跨宇宙跃迁的淡紫色光晕在“共生2号”船尾渐渐消散,那光晕并非均匀的色块,而是由无数细碎的星尘粒子凝聚而成,边缘泛着鎏金般的微光,如同被宇宙潮汐冲刷过的绸缎,在黑暗中缓缓舒展又悄然隐没。舷窗外,原本被跃迁引力场拉扯成扭曲光带的星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沉淀,那些被拉长的光子重新凝聚成点点星辰,有的带着冷冽的银白,有的泛着温润的橘黄,如同被打翻的银河碎钻,镶嵌在深邃的宇宙画布上。
叶云天抬手按灭驾驶舱的跃迁完成提示,指尖触碰到的控制面板泛着柔和的冷光,冰凉的触感顺着神经末梢蔓延开来。他微微倾身,目光穿过三层强化石英舷窗,投向下方那颗正在缓缓转动的星球——a-37宇宙的蓝星。舷窗的纳米涂层自动调节着透光率,过滤掉宇宙射线的刺眼光芒,让那颗星球的轮廓愈发清晰。
与三年前初次抵达时的景象截然不同。彼时的蓝星被厚重的灰黑色雾霾包裹,那雾霾并非普通的云层,而是工业废气与化学污染物凝结成的有毒气溶胶,呈现出令人窒息的铅灰色,连恒星的光芒都无法穿透,只能在雾霾边缘折射出惨淡的暗黄色光晕。那时的海洋是死寂的墨蓝,如同凝固的沥青,海面上漂浮着成片的工业废料,塑料残骸与金属碎屑交织成网,甚至能看到锈迹斑斑的沉船残骸半露在水面,海岸线被黑色的油污覆盖,连最耐污的海藻都无法生存。更令人心悸的是大气层中弥漫的刺鼻气味,那是硫化物与重金属蒸汽混合而成的恶臭,即使隔着“共生1号”的三层过滤系统,仍能隐约闻到,刺激着鼻腔黏膜发酸。
而此刻,蓝星的轮廓清晰明朗得惊人。淡蓝色的大气层如同一层通透的纱衣,澄澈得能看见高层大气中流动的极光丝带,浅绿与淡粉交织,在恒星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原本墨蓝的海洋泛着澄澈的浅蓝,近岸海域更是呈现出渐变的青绿色,阳光穿透水面,能看到水下几米深处摇曳的海草与穿梭的鱼群,银色的鳞片在光线下闪烁。海岸线隐约可见成片的绿色植被,那是人工培育的耐污植物与原生植物的混合群落,深绿与浅绿层次分明,如同为星球镶上了一圈翡翠项链。甚至能看到几群白色的海鸟在低空盘旋,它们舒展着翅膀,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时而俯冲掠过海面,叼起鲜活的鱼虾,那是三年前绝无仅有的生机景象。
“总指挥,蓝星大气污染指数已降至联盟安全阈值的1.2倍,较三年前下降78%。”领航员的声音带着难掩的欣喜,指尖在全息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动,调出详细的数据图谱,“其中p2.5浓度从每立方米890微克降至195微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含量下降91%,大气中氧气占比回升至21.3%,接近未污染时期水平。”
“海洋净化率60%,近岸海域水质达到3类标准,适合海洋生物生存。”领航员继续报出检测数据,全息屏幕上同步显示出对比图,左侧是三年前墨黑浑浊的海水样本,右侧是如今清澈透亮的水样,甚至能看到其中游动的浮游生物,“深层海域重金属浓度下降57%,表层海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均达标,目前已有13种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重现踪迹,包括蓝星特有的白鳍豚与珊瑚虫群落。”
这些数据与叶云天眼前的景象完美契合,他微微颔首,目光仍停留在那颗焕发新生的星球上。“地星电梯分站运作正常吗?”他问道,声音带着长途跃迁后的些许沙哑,却依旧沉稳有力。
“运作稳定,各项参数均在标准范围内。”负责物资运输的专员立刻回应,调出地星电梯的三维模型,模型上闪烁着密密麻麻的绿色光点,代表着各节点的正常运作,“蓝星地星电梯分站建成于半年前,采用27的暗物质合金与碳纳米管复合结构,暗物质合金提供了超强的抗压性与韧性,碳纳米管则保证了结构的轻量化,全长三十五万公里,从蓝星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