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月号”的主引擎喷吐着收敛的蓝紫色焰流,冥王星那抹淡粉色的冰壳在舷窗外迅速隐没于宇宙黑暗,如同被墨汁吞噬的碎冰,只留下一丝转瞬即逝的冷辉。飞船调转航向,向着太阳系的中心全力推进,引擎的嗡鸣愈发雄浑,仿佛在挣脱边缘的孤寂,奔赴恒星的炽热怀抱。舷窗外的黑暗逐渐被一缕刺眼的白光穿透,那光芒愈发强烈,最终化作一片无法直视的璀璨,将整个船舱映照得亮如白昼。
林辰迅速调整观测屏的滤光模式,指尖在控制面板上飞快滑动,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焦灼:“指挥官,前方80万公里处探测到超强恒星辐射源,是水星!”
叶云天循声望去,瞬间被舷窗外的景象攫住。一颗被恒星光芒炙烤得发亮的星球正占据整个视野——那便是水星,太阳系中距离恒星最近的行星。它没有大气层的遮挡,表面布满了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密密麻麻如同蜂巢,最大的环形山直径超过1300公里,深度达10公里,边缘的山体在强光下投下狰狞的阴影。昼半球被恒星直射,地表呈现出炽热的橙红色,岩石被烤得发亮,仿佛一片沸腾的熔岩炼狱,温度高达430℃;夜半球则因热量快速散失,沦为死寂的暗黑色,温度骤降至-180℃,冰寒刺骨。昼夜交界线如同一条泾渭分明的分割线,一边是烈焰蒸腾的橙红,一边是寒寂无声的暗黑,610℃的极端温差,造就了太阳系最严酷的生存环境。
“指挥官,水星轨道监测完成。”林辰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恒星辐射干扰的轻微杂音,屏幕上的数据流快速滚动,“水星直径约4880公里,是地球的0.38倍,质量仅为地球的5.5%,引力约为地球的1/3。无大气层遮挡,昼夜交替周期约176个地球日,也就是说,水星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7个多月。”他指向屏幕上的温度分布模型,“昼半球日照强度是地球的7倍,恒星辐射通量达9126瓦/平方米,紫外线强度是地球的20倍;夜半球无任何热源,热量通过辐射快速散失,温度低至-180℃。目前昼半球的炽光光伏基地表面温度428℃,夜半球储能站表面温度-175℃,温差达603℃,已接近理论极值610℃,对设备的损耗极为严重。”
叶云天凝视着舷窗外这颗一半炽热、一半冰封的星球,指尖在观测屏上轻轻划过,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光伏板的损坏数据。“启动‘云月号’的全光谱隔热护盾,将护盾功率提升至95%,过滤99%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启动极端温差适应系统,舰体表面涂层切换为恒温模式,舱内温度稳定在25℃。”他顿了顿,按下通讯器,“通知羽光、尘微和岩烁,十分钟后到主控舱集合,准备对接水星昼半球的‘炽光光伏基地’。”
通讯器那头传来三道清晰的回应。片刻后,主控舱的舱门滑开,羽光、尘微与岩烁并肩走入。
羽光的身材轻盈纤细,如同一片羽毛,皮肤呈淡金色,在主控舱的灯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仿佛被恒星光芒亲吻过。她的发丝是细碎的光丝,长度及腰,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飘动,末端偶尔闪过一丝微弱的荧光。她的瞳孔呈浅琥珀色,能反射出恒星的微光,这是光羽蝶基因赋予她的特殊能力——精准捕捉光线轨迹。她穿着一身轻便的光感纤维服,服装表面能根据光线强度自动调整反光率,既防晒又透气。“水星的恒星辐射虽强,但光线轨迹稳定,光羽蝶的光感基因应该能精准适配这里的环境。”她的声音轻柔,如同阳光穿过树叶的沙沙声。
尘微来自星尘星,身材中等,皮肤呈浅灰色,表面有细微的星点纹路,如同散落的星际尘埃。他穿着星尘星特制的储能纤维服,服装口袋里装满了各种规格的星尘粉末样本,指尖常年沾着一层银白色的粉末,那是他最常用的实验材料。他是星尘粉末储能技术的资深研发者,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