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声。当手表的指针指向2:03时,我看到西南角的监控摄像头果然转了个方向,立刻翻身跃起,手指扣住围墙顶端的砖块,借着手臂的力量翻了过去,落地时膝盖微屈,卸去冲击力,全程没发出一点多余的声音。
实验室的主体建筑像一座巨大的银色盒子,外墙是反光的合金材质,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我绕到建筑后侧,找到了张伟说的那个方形通风管——直径约半米,表面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管口装着细密的金属网。
我从工装口袋里掏出一把微型螺丝刀,这是张伟特制的,能在三十秒内卸下金属网。指尖的动作很快,金属网的螺丝很小,得格外小心,避免掉落时发出声响。当最后一颗螺丝被拧下来时,通风管里立刻传来一阵低沉的“嗡鸣”声,带着机械运转的震颤——那是云舟1号的备用能源系统,也是地下服务器的动力源,张伟说过,这声音不会停,只要它在响,就说明服务器还在运行。
我趴在通风管口,借着手机屏幕微弱的光往里看——管道内壁光滑,能看到远处有一点蓝色的微光,应该是服务器指示灯的反射。我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设备,按下开关,顶端的探头立刻发出淡绿色的扫描光——这是2号宇宙的“空间波动探测器”,既能定位目标位置,也能检测是否有反潜入装置。
探测器的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建筑的简易剖面图,地下三层的位置有一个红色的亮点,旁边标注着“强能量反应——疑似数据服务器”。更让我心头一紧的是,亮点周围还有一圈黄色的警示线,号”。
我立刻关掉探测器的扫描功能,生怕它的信号触发警报。跨宇宙信号检测——1号宇宙的安保比我想象的更严密,看来硬闯绝对不行。张伟的维修权限、地下三层的监控、还有这个报警装置,这三个障碍像三道锁,必须用“钥匙”才能打开,而这把“钥匙”,就是团队的配合。
我重新装回金属网,拧螺丝时特意放慢了速度,确保每一颗都拧得和原来一样紧,不留任何被翻动过的痕迹。离开园区时,我特意绕到正门附近,看到门口的保安室里亮着灯,保安正趴在桌上打盹——还好,一切都在计划之内,没有惊动任何人。
坐上去往城郊的出租车时,我看着窗外倒退的路灯,指尖还残留着通风管金属网的冷意。刚才在管道口听到的“嗡鸣”声还在耳边响着,那是云舟1号的声音,是1号宇宙稳定虫洞的希望,也是2号宇宙的“救命符”。我摸了摸手腕上的信号屏蔽手环,它还在安静地工作,就像我们七个人这一年来的潜伏——无声,却从未停止。
二、旧仓库里的黑板:七个人的生死局
城郊的旧仓库是我们的秘密据点,以前是个废弃的机械厂,现在只剩下锈迹斑斑的机床和落满灰尘的货架。我推开门时,里面已经亮着一盏应急灯,昏黄的光线下,六个人正围着一张破木桌坐着,看到我进来,都立刻站了起来。
李默最先迎上来,他穿着白大褂,袖口还沾着一点绿色的粉末——那是1号宇宙生态基地的植物样本,他现在的身份是“李医生”,负责生态基地的植物病害研究。“怎么样?实验室那边有收获吗?”
我点头,走到仓库最里面的黑板前,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先说说你们的情况。”
张伟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图纸,展开后铺在木桌上——那是叶云天实验室的电路分布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地下三层的监控线路:“我查过了,地下三层的监控由独立电路供电,我能以‘线路检修’的名义断开电源,但最多只能维持十分钟。超过十分钟,中控室就会收到报警。”
“十分钟……”我在黑板上写下“10分钟”,画了个圈,“够了,破解服务器权限不需要太久,关键是要避开空间波动报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