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光合穹顶运行时散发的气味。当接驳车驶入澜心区,陈野终于看到了那座“传说中的”穹顶:它像一个巨大的透明碗,扣在城市中央,穹顶表面反射着灰黄色的天光,内侧的人造叶绿素板泛着微弱的蓝绿色光芒。
可走近了才发现,穹顶的玻璃上有不少裂缝,裂缝处贴着银色的修补胶带;穹顶下方的地面上,堆着不少损坏的设备零件,几个穿着维修服的工人正满头大汗地搬运着一台大型发电机。
“这就是人工光合穹顶?”陈野有些意外,他想象中的穹顶应该是整洁、先进的,而不是眼前这副破败的样子。
“别被外表骗了。”苏棠拉着他走到穹顶的控制中心,透过玻璃,能看到里面的工作人员正对着屏幕焦急地讨论。“它的能耗高得吓人——每天要消耗沧溟市30%的电力,才能维持运行。而且产氧量根本不够,官方说抵得上1000公顷森林,可实际检测下来,只有不到100公顷的量,还不够澜心区一半居民的需求。”
正说着,控制中心的警报突然响了,红色的灯光在走廊里闪烁。一个工作人员跑出来,对着维修工人大喊:“西侧的叶绿素板短路了!氧浓度已经降到18%了,赶紧去修!”
陈野和苏棠跟着跑过去,只见穹顶西侧的人造叶绿素板已经熄灭,原本泛着蓝绿色的面板变成了暗灰色,下方的空气检测仪屏幕上,“氧浓度”一栏正不断下降:17.8%、17.5%、17.2%……
“怎么会短路?”苏棠拉住一个维修工人。
“还能怎么?雾霾颗粒飘进设备里,腐蚀了线路。”工人擦了把汗,手里的扳手敲在零件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这穹顶每个月都要坏个两三次,我们修都修不过来。上次更严重,北侧的穹顶玻璃裂了个大口子,雾霾灌进去,里面的氧浓度直接降到15%,差点出人命。”
陈野看着维修工人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穹顶内侧那些熄灭的叶绿素板,突然觉得这装置像个脆弱的巨人——外表看起来强大,内里却不堪一击。他想起总部资料里的记录:全球目前只有三座这样的光合穹顶,分别在沧溟市、纽曼和平凡市,平凡市的那座去年因为能耗过高,被政府强制关闭了,现在只剩下两座,还在苟延残喘。
“还有一个补救措施,你要不要去看看?”苏棠的声音打断了陈野的思绪,“西区的土壤净化场,老张头在那边帮忙,他说今天有新的净化设备试运行。”
两人赶到西区土壤净化场时,正好看到老张头蹲在一台大型机器旁,手里拿着土壤检测仪,眉头拧成了疙瘩。净化场里尘土飞扬,几台巨型“土壤淋洗机”正在运作,将挖出来的土壤倒进机器里,经过水流冲洗、化学药剂中和后,再输送到旁边的“无菌区”堆放。可即使这样,无菌区里的土壤还是泛着淡淡的灰色,和正常的褐色土壤截然不同。
“怎么样,张教授?”陈野走过去。
老张头抬起头,摇了摇头,把检测仪递给陈野:“刚净化完的时候,毒素浓度是0.1mg\/kg,勉强能种点苔藓。可你看,这才过了3天,浓度又升到0.3mg\/kg了——周围的污染土壤会通过地下水、风力把毒素传过来,我们洗得再快,也赶不上毒素扩散的速度。”
陈野看着检测仪上的数据,心里一阵发凉。他注意到,净化场的周围拉着一道高高的隔离网,网外的土壤泛着更深的灰色,甚至能看到地面上裂开的细小缝隙,缝隙里渗出黑色的液体——那是被毒素污染的地下水。
“这台新设备,号称‘日净化量1000吨’,可成本呢?”老张头指着身后的淋洗机,声音里满是无奈,“每吨土壤的净化成本要1000块,一天就是100万,一个月就是3000万。沧溟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有三分之一都砸在了这上面,可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