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依然收成寥寥时,人们开始动摇了。
木君第一个按照月娘说的方法,在自己的地里实行轮耕。几个月后,当看到沉甸甸的收成时,他粗糙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月娘,你说的是对的。”他找到林月瞳,语气里带着敬佩,“土地真的像人一样,需要歇着。”
解决了作物的问题,林月瞳开始着手改善饮水。她教人们用沙子和木炭做滤水器——在一个陶罐底部钻几个小孔,下层铺木炭,上层铺细沙,把浑浊的河水倒进去,流出来的水就清澈干净了许多。
“沙子能挡住脏东西,木炭能吃掉臭味。”她一边演示,一边解释,“喝干净的水,就不容易生病了。”
孩子们成了她最好的帮手,他们跟着大人一起制作滤水器,把过滤后的水端给生病的家人。渐渐地,部落里咳嗽的人少了,孩子们的脸色也变得红润起来。
有一天,林月瞳带着孩子们在河边种植净水草,看着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听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她忽然哼起了一段旋律。那是她根据记忆里的调子,结合这些日子的所见所感,随口编的歌谣。
“水养树,树养人,人护水,才是根……”
她的声音轻柔,像雨林里的微风,拂过水面,也拂过孩子们的心田。
“月娘,你唱的是什么?”一个小女孩仰起脸问。
“这是生命的歌谣。”林月瞳笑着,把歌词教给孩子们,“你们要记住,水、树、人,是一家人,要互相爱护。”
孩子们学得很快,朗朗上口的歌谣很快传遍了整个部落。人们在耕种时唱,在滤水时唱,在夜晚围着篝火时,也会让孩子们唱。那简单的歌词,像一颗种子,悄无声息地埋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林月瞳在这个部落待了很多年。她看着那些跟着她一起观察草木的孩子长大成人,成了部落里的骨干,他们继续推行着轮耕制,守护着河边的净水草,教自己的孩子唱那首生命的歌谣。
她的头发渐渐花白,脸上也刻上了岁月的痕迹,就像一个真正的雨林老者。但她的眼睛依然清澈,看着这片日益恢复生机的土地,看着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的健康笑容,她知道,自己种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离开的那天,林月瞳没有告诉任何人。她像往常一样,清晨去河边看了看那些茁壮成长的净水草,又去田边看了看轮耕后的土地。然后,她沿着一条熟悉的小路,走进了茂密的雨林深处。
在一个无人的山谷里,她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眼中闪过一丝留恋,也闪过一丝坚定。她知道,叶云天和孩子们也在不同的地方,做着同样的事情。
一道微弱的蓝光闪过,林月瞳的身影消失在雨林的绿意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许多年后,这个部落的人依然保留着种植净水草、实行轮耕的习惯,那首“水养树,树养人,人护水,才是根”的歌谣,也一代代流传了下来。他们不知道月娘来自哪里,只知道她带来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而这份智慧,像一条隐秘的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滋养着文明的根系,等待着与其他溪流汇合,最终汇成改变未来的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