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镜湖死寂~消逝的蓝辉
“云潜号”小型潜水艇的引擎发出低柔的嗡鸣,如同深海生物的呼吸,缓缓驶入m27星球水球区的镜湖。舱体由第三代抗高压纳米合金锻造,表面覆盖着一层仿生消声涂层,既能抵御水下三百米的压强,又能最大限度避免惊扰湖底生物——这是“绿色时空联盟”为此次生态勘测量身定制的专业设备。
叶云天坐在主控位,指尖轻搭在操作杆上,目光透过弧形观察窗,试图捕捉记忆中那片璀璨的光影。十年前,他曾作为实习队员来过镜湖,彼时阳光穿透百米湖水,湖底浅色晶石折射出的光斑如同漫天星辰坠落,数十万条晶鳞鱼掠过礁石时,银蓝色的鳞片会掀起层层蓝辉,连潜水艇的观察窗都仿佛镀上了一层流动的银河。可此刻,映入眼帘的只有无边无际的幽暗。
“开启量子冷光探照灯,功率调至30%。”叶云天的声音沉稳,却难掩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两道柔和却穿透力极强的冷光刺破湖水,照亮的区域里,浑浊的水体中悬浮着无数细微的褐色颗粒,如同被搅乱的泥浆。原本该如钻石般闪耀的湖底晶石,被一层厚约两毫米的灰黑色淤泥覆盖,只有偶尔露出的边角,还残留着微弱的反光,像是蒙尘的珠宝。
“水质透明度不足五米。”负责监测的林溪指尖在全息触控屏上滑动,屏幕上弹出实时数据,“十年前的监测记录显示,镜湖透明度可达八十米,现在连零头都不到。”她的语气里带着专业的严谨,也藏着一丝惋惜——作为星际生态学家,她见过无数濒危物种,却从未想过,传说中“蓝辉漫天”的镜湖,会衰败到如此境地。
探照灯缓缓移动,视野所及之处,没有任何成群游动的身影,只有三条成年晶鳞鱼分散在礁石间,缓慢地摆动着尾鳍。它们的体型比资料记载中消瘦了近三分之一,银蓝色的鳞片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变得灰暗发乌,部分鳞片脱落的地方,露出底下苍白而粗糙的皮肤,甚至能看到细微的溃烂痕迹。
一条年迈的晶鳞鱼似乎察觉到了潜水艇的存在,缓缓游了过来。它的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褶皱,尾鳍边缘已经残缺,游动时身体微微倾斜,仿佛随时都会失去平衡。当它停在观察窗前时,叶云天清晰地看到,它的双眼覆盖着一层乳白色的浑浊物,那是长期缺乏矿物质导致的晶状体病变。它在窗前停顿了足足五秒,尾鳍无力地摆动了两下,像是在发出无声的求救,又像是在告别,随后便缓缓沉入湖底,躲进了一块巨大礁石的缝隙里,再也没有出来。
“队长,这就是现在的晶鳞鱼种群?”驾驶员小陈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器传来,带着难以抑制的失落与难以置信。他从小在水球区长大,十二岁那年,父亲曾带他乘船游览镜湖,繁殖季的蓝辉如同流动的火焰,映亮了整片天空,那景象是他童年最珍贵的记忆。可现在,眼前的萧条让他胸口发闷,“十年前还有两万多条,怎么会……”
叶云天没有回应,只是抬手按下了水质采样按钮。潜水艇侧面的舱门缓缓打开,一根细长的机械臂伸了出来,末端的采样头带着微型过滤装置,精准地刺入湖水。几秒钟后,一根透明的石英采样管便装满了泛着淡褐色的湖水,通过真空管道自动传送至艇内的多维生态检测仪。
仪器启动时发出轻微的蜂鸣,全息屏幕上开始实时跳动各项数据:酸碱度7.2(正常范围6.8-8.0),溶解氧6.3mg\/L(正常范围5.5-7.0),重金属含量低于0.01mg\/L(达标)……大部分指标都在适宜晶鳞鱼生存的范围内,团队成员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可当“钙镁离子浓度”这一项数据刷新时,屏幕上的数字让整个舱内陷入了死寂。
“钙镁离子浓度:12.7mg\/L。”林溪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迅速调出远古化石中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