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云天,西南角那片地缺钾,得补施钾肥。”林月瞳把仪器递给他,指尖点在屏幕上的红色区域,“我刚才扫了一遍,那片地的麦苗已经有点发黄了,再拖几天,可能会影响拔节。”
叶云天刚要说话,旁边的李奶奶就凑了过来,看着仪器上的红色区域,皱着眉说:“林丫头,你这小机器能看出地缺啥?我活了七十岁,只知道地里缺肥了就撒点有机肥,哪能精准到缺‘钾’?再说西南角那片地,去年还收得不错呢,今年咋就缺这个了?”
其他农民也跟着附和,有的说“老经验才靠谱”,有的说“机器哪能比过人的眼睛”。林月瞳没急着解释,只是对小星下达了指令:“调度两台施肥机器人,携带钾肥,前往西南角区域,按每亩15公斤的量补施,施肥深度10厘米,避开已播种的麦种。”
小星立刻响应,两台原本在待命的机器人转了个方向,朝着西南角的麦田驶去。它们的施肥口精准对准麦垄间的空隙,肥料均匀地撒在土里,再用后端的小犁翻埋,动作比人工撒肥规整多了。
“大家要是不放心,咱们等一周再来看。”林月瞳收起仪器,对围过来的农民们说,“到时候要是西南角的麦苗没变好,我跟叶同志给大家赔礼道歉。”
一周后的清晨,云芳镇的农民们自发地聚到了麦田边。让他们惊讶的是,原本发黄的西南角麦苗,竟然跟其他区域的麦苗一样,冒出了深绿色的新叶,株高也赶上了旁边的麦子,连叶尖的光泽都透着健康。李奶奶蹲在西南角的麦田里,掐了一片叶子放在手里揉了揉,又走到旁边的麦田掐了一片——手感、颜色,一模一样。
“真变好了!”李奶奶站起身,声音都有些发颤,“这小机器真是能‘看’出地缺啥?比我这七十年的老经验还准!”
农民们立刻围了上来,有的凑到林月瞳的仪器前,有的拉着叶云天问东问西。叶云天趁机拿起仪器,给大家展示屏幕上的数据:“这不是‘神’,是科技检测的数据分析。这台监测仪能通过土壤的光谱反应,测出氮、磷、钾这些元素的含量,还能对比小麦不同生长期的需求,算出该补多少肥。就像医生给人看病,先查清楚病因,再对症下药,土地才能长得好。”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以前咱们施肥靠经验,多了浪费,少了不够。现在用科技算准了,既能让麦子长得好,又能省下肥料钱,这不比‘凭感觉’强?”
农民们听得连连点头,张婶甚至拉着林月瞳的手问:“那这仪器能不能测我家菜园子?我家的白菜总长得小,是不是也缺啥?”
看着大家从怀疑到主动请教的转变,叶云天心里有了主意。当天傍晚,他就在村委会的院子里召集了村民,把成立“云芳科技合作社”的想法说了出来。
“现在机器人、监测仪这些设备,大家也看到效果了,但要是每家每户都买一套,成本太高,小户人家根本负担不起。”叶云天站在院子中央,身后的黑板上写着合作社的章程,“所以我想牵头成立合作社,把设备统一管理,大家自愿加入,只用按每年收成的5%缴纳设备使用费。平时设备的维护、维修,还有技术指导,都由合作社负责,大家不用再担心机器坏了没人修,也不用怕学不会用。”
话音刚落,就有村民举手:“叶同志,5%会不会太多了?要是收成不好,那不白交了?”
“大家放心,”叶云天早有准备,他拿出平板,调出之前的测算数据,“按去年的平均亩产,再加上科技种植能提升的30%产量,就算扣掉5%的使用费,大家每亩地还能多赚200块以上。而且合作社还会统一联系收购商,给大家争取更好的价格,算下来只会多赚,不会少赚。”
他又指了指村委会旁边的空仓库:“那间仓库已经收拾好了,第一批AI播种机、土壤监测仪,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