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其在冬季,衣物往往需要多层穿着,外袍的尺寸需考虑内里夹袄或棉袍的厚度,留有适当余地。
十一月已是深秋初冬,长阳城地处北方,寒意已重。
周桐此时的穿着应是内着棉质或夹棉的中衣、中裤,外罩厚实的棉袍或夹袍,颜色多以深色或素色为主,便于保暖和耐脏。
像他这样需要临时置办见客行头的,则会选择现成的、用料更讲究(如厚缎、细棉衬薄绒)、版型更挺括的成衣,可能还会搭配一件挡风的斗篷或披风。)
量体过程中,周桐被请到用布幔临时隔出的换衣间。
里面没有火盆,确实有些冷。他赶紧脱下自己的旧棉袍,换上了店里提供试穿的一套白色厚缎面料的文士袍。
这袍子内里似乎衬了一层薄薄的丝棉,触手生温,比他那件旧袍子暖和不少。
更贴心的是,连搭配的云头履和白色的布袜都一并准备好了。
周桐换好一身,只觉得周身都暖和了起来,就是看不到自己现在的模样,颇有些遗憾。
要是有面大镜子就好了。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抱着自己换下来的衣物和鞋子走了出去。
那掌柜的一看,眼睛顿时一亮,由衷赞道:
“哎呀!这位公子真是俊俏非凡!这身衣服简直像是为您量身定做的一般!更显公子您玉树临风,气质超然!”
他一边说着,一边赶紧示意旁边的小厮上前,恭敬地将周桐换下的衣物和鞋子接过,用干净的布帕包好,放入一个精致的锦缎包裹中。
和珅在外面等得有些不耐烦,见周桐出来,上下打量了一番。
只见眼前的青年身形挺拔,一袭裁剪合体的白色文士袍更衬得他面如冠玉,眉目疏朗,虽然眼神里还带着点惯有的惫懒和狡黠,但乍一看,确实有了几分翩翩佳公子、清雅读书人的模样。
“嗯,”
和珅勉强点了点头,算是认可,“是挺有那回事了。走吧,去工部,别让苏大人等久了。”
两人重新上了马车。和珅将刚刚买来的那把折扇递给周桐。
只见这扇子骨架是素雅的湘妃竹,扇面是洁白的宣纸,展开来看,上面空空如也,连一丝墨迹也无。
周桐拿着扇子扇了扇风(虽然车内并不热),不由得撇撇嘴:
“和大人,您这也太小气了吧?就给我买个光板扇子?连幅画、题个字都舍不得?”
和珅闻言,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指着那空白的扇面道:
“你懂什么?你知不知道,就凭你周怀瑾现在这的名头,你的字,你的诗,在市面上值多少钱?要是这扇面上再题上一首你的新诗,那价格……”
他啧啧两声,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那我买的这四五把空白扇子,可就不客气了。你回头得空,给我每把都题上首诗,最好是没流传出去的!
到时候老哥我帮你操作操作,转手一卖,说不定连今天这身行头的本钱都能赚回来,还能有不少盈余!”
周桐“哇”地一声,瞪大了眼睛,看着和珅那副奸商嘴脸,恍然大悟:
“好家伙!我说您今天怎么这么好心,又是买衣服又是买扇子的,还不要我钱呢!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我,拿我当摇钱树呢!”
他撸起袖子,嚷嚷道:
“来!笔来!墨来!和大人,执笔伺候!我现在就给你写!写他个七八首,让你一次赚个够本!”
和珅赶紧把扇子抢回来,没好气地瞪他一眼:
“胡闹!这马车颠簸簸的,能写出什么好字?别糟蹋了这上好扇面,平白丢了价钱!等回去,回到我府上或者欧阳府,笔墨纸砚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