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受众根本就不是老百姓,而是那些有钱有闲的官员、地主、书生啊!我之前怎么会没想到这一点?!失策!大大失策!’
他弱弱地、带着一丝侥幸心理问出了口:“师兄……那……那些不识字的普通百姓……该怎么知道报纸上写了什么呢?
这报纸……定价不便宜吧?岂不是只有官员和富户才看得起?那我们最初想的‘启迪民智’、‘引导舆论’……”
欧阳羽似乎早已考虑过这个问题,平静地回答:“雕版印刷不易,纸张油墨亦需成本。初步定价暂定五十文一份。诚如你所言,此物本就不是贩售于寻常百姓之家,其主要受众,确实是官员、士绅、商贾以及书院学子。”
周桐听到“五十文”这个价格,心里更是凉了半截,这够普通人家好几天的嚼谷了。他摩挲着下巴,眉头紧锁。
欧阳羽看着他沉思的样子,问道:“怀瑾,可是觉得何处还有疏漏?”
周桐点头,神色认真起来:“师兄,你还记得我最初提议办报纸,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吗?”
欧阳羽颔首:“自然记得。掌控舆论,引导民心,聚拢声望。陛下亦是看重此点方才同意。”
“没错!”周桐加重了语气,“可现在问题来了!报纸只在有钱有文化的小圈子里流传,如何能达到‘引导民心’的效果?
百姓根本接触不到,也看不懂!那我们这报纸,岂不成了士大夫阶层的自娱自乐?与我们的初衷岂不是背道而驰?”
欧阳羽听完,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他的担忧:“此事我们与殿下也已商议过。
殿下的意思是,可遴选报纸上一些贴近民生、通俗易懂的内容,比如朝廷减税的政策解读、鼓励农桑的谕令、或是些有趣的市井故事,请茶楼酒肆的说书先生每日固定时段宣讲。
说书先生本就需新题材,此举于他们而言亦是好事,百姓亦可藉此知晓朝廷德政与天下大事。”
周桐听了,眼睛一亮:“这个法子好!说书先生讲,百姓们都爱听!但是……”他话锋一转,“光讲还不够,得有点由头吸引他们去听。比如,茶馆可以搞点优惠,听书送碗大碗茶,或者花生瓜子便宜点……”
欧阳羽微微一笑,打断他:“怀瑾,市井经营之道,那些茶馆掌柜比我们精通得多。如何招揽顾客,他们自有办法。我们只需提供内容即可。”
周桐被噎了一下,讪讪道:“呃……也是。反正师兄明白我的意思就行,得让消息真正传到百姓耳朵里。”
欧阳羽补充道,他的考虑更为周全:“不仅如此,还可将每期报纸张贴于各县衙门口的告示栏,并由识字的衙役定期为聚集的百姓诵读讲解。
双管齐下,应能最大程度地将报纸内容传播开来。只是如此一来,对报纸内容的要求就更高了,需更加谨慎,以免被曲解或引发不必要的议论。”
周桐听完欧阳羽这套完整缜密的推广方案,突然感觉自己之前那点“现代人”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反而显得有些杞人忧天和想当然。
他摸了摸鼻子,有点讪讪:“原来师兄和殿下都已考虑得如此周全了……倒是我多虑了。”
但他旋即又打起精神,眼中闪过狡黠的光:“不过师兄,既然要扩大影响,光靠说书先生和衙役念还不够!得让更多人主动想来听!这方面,或许可以搞点‘赞助’?”
欧阳羽疑惑:“赞助?何谓赞助?”
周桐解释道:“就是让三皇子殿下再出点血……哦不,是再慷慨解囊一下!比如,我们可以和几家大的茶馆合作,由报社出钱,包下每天固定时段最好的说书场子,免费让百姓进来听!
或者,在茶馆外立个牌子,写明‘三皇子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