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辉如水,洒满庭院。桂影婆娑,暗香浮动。
沈怀民放下酒杯,望着天心那轮圆满无缺的玉盘,眼中流露出几分感慨。他目光转向周桐,唇角带着一丝温和的、却不容拒绝的笑意:“如此良辰美景,周兄才情横溢,何不赋诗一首,以助雅兴?也让孤与小妹,领略一番桃城才子的风采。”
来了!果然来了!
周桐心里哀嚎一声,头皮瞬间发麻。他就知道躲不过这一劫!看着沈怀民眼中那分明是“我看好你”的笃定,再看看沈戚薇充满期待、亮晶晶的眼神,还有自家老爹那“我儿子有出息”的骄傲表情,以及徐巧温柔含笑的目光……他硬着头皮,只能再次祭出文抄公的绝技。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走到庭院中央,沐浴在清冷的月华之下。他负手而立,微微仰头,目光似乎穿透了那轮明月,望向了渺远的时空。酝酿了片刻,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仿佛被明月勾起无限思绪的深沉感,缓缓开口,声音清朗,在寂静的庭院中悠悠回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起句一出,那辽阔的意境和略带醉意的疏狂,便让沈怀民眼中精光一闪,坐直了身体。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沈戚薇也收敛了笑容,屏息凝神。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周桐的声音带着一丝飘渺的向往与犹豫的轻颤。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微微侧身,月光勾勒出他清俊的侧影,那几分落寞与洒脱交织的情怀,竟演绎得淋漓尽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饱含哲理的点睛之笔一出,沈怀民忍不住低低赞了一声:“好!”
周平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见皇子和公主都一脸赞叹,也激动得直搓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一句深情祝愿,如同月华般温柔地洒落。周桐吟诵完毕,庭院中一片寂静,只有秋虫唧唧,仿佛也在回味这千古绝唱。
“好!好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沈怀民率先击掌赞叹,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激赏,“此词情思浩渺,意境高远,哲理深邃,更兼音律谐美!周兄大才!此词一出,中秋词尽废矣!” 他的评价极高。
“周县令!你这词……写得太美了!” 沈戚薇也回过神来,激动得小脸泛红,“尤其是最后那句!千里共婵娟……真好!” 她看向周桐的目光充满了崇拜。
周平更是夸张:“好!好儿子!给爹长脸了!”
徐巧望着月光下的周桐,眼中柔情似水,带着深深的爱慕与自豪。
周桐站在众人赞叹的目光中心,脸上努力维持着谦逊的微笑,心里却尴尬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老脸……是真的挂不住了啊!苏大学士,对不住了,借您神作一用,回头给您多烧点纸钱……
他感觉脸颊火辣辣的,只能连连拱手:“殿下谬赞,公主过誉,爹您快别说了……下官……下官只是偶得几句,实在当不起……”
中秋的热闹与那首惊艳的水调歌头余韵尚在,桃城的日子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继续流淌,少了最初的拘谨,多了几分家人般的随意。
这日午后,秋阳透过窗棂,在书房的地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周桐与沈怀民对坐在窗边的棋枰前。黑白棋子错落于纵横十九道之上,已至中盘,局面胶着。
周桐捏着一枚白子,眉头拧成了疙瘩,盯着棋盘上自己一片岌岌可危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