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了一下,详细描述:“右臂外侧,刀伤三寸长,边缘整齐但略深,可能是带倒钩的短刀所致。出血量较大,已经用布条扎紧止血。另外……”他顿了顿,“对方可能用了淬毒的暗器,针尖发蓝,小十三虽然躲开了,但不确定是否有沾染。”
徐巧点头,从随身的荷包里取出一个小瓷瓶:“这是解毒丹,先备着。”她又看向小桃,“银针带了吗?”
小桃拍了拍腰间的小包裹:“带了!还有金疮药和纱布。”
周桐稍稍松了口气,揉了揉小桃的脑袋:“到时候你护好你巧儿姐,别乱跑。”
小桃郑重点头:“少爷放心!”
马车在街道上疾驰,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急促而清晰。周桐掀开车帘,目光扫过街边的店铺,很快锁定了一家挂着“仁心堂”匾额的老药铺。
“到了。”他跳下车,伸手扶徐巧和小桃下来,三人快步走向药铺。
药铺门前悬挂的\"仁心堂\"匾额在阳光下泛着古旧的光泽。周桐大步跨入,木门\"吱呀\"一声响动惊动了正在柜台后打盹的老掌柜。
\"客官......\"掌柜的揉着眼睛起身,话未说完就见一锭银子\"啪\"地落在柜台上。
\"掌柜的,买药。\"周桐简短道,随即侧身让徐巧上前。
徐巧快步走到柜台前,指尖轻点几味药材:\"劳烦取三钱白及、二两三七,再要上好的金疮药。\"她略一思索,又补充道:\"若有冰片、麝香也各取一分。\"
掌柜的眼睛一亮:\"姑娘也是行家?这方子止血化瘀最是......\"
\"急用。\"周桐打断道,手指在柜台上轻叩两下。
掌柜的会意,立即转身从药柜取药。紫檀木的药匣开合间,淡淡的药香弥漫开来。他手法娴熟地用铜秤称量,黄纸包药的动作行云流水。
徐巧接过药包仔细检查,又指向另一侧的药柜:\"再要半两艾叶,一两当归。\"
周桐皱眉走近:\"要这么多?\"
\"你懂什么。\"徐巧头也不抬地继续挑拣,\"刀伤可能引发发热,艾叶可温经止血,当归活血化瘀。若真中了毒,还得配......\"
\"好好好。\"周桐举手投降,\"你说了算。\"
掌柜的包好最后一味药,识趣地没有多问,只是将药包捆扎整齐递上:\"共三两二钱,银子有找。\"
\"不必了。\"周桐抓起药包转身就走,徐巧和小桃快步跟上。
刚出药铺,就见街上衙役们奔走相告。一名穿皂衣的差役敲着铜锣高喊:\"县衙急令!缉拿盗匪两名!\"另一人正往墙上张贴告示,浆糊刷得哗哗作响。
周桐凑近一看,告示上工笔绘着两名男子的画像。左侧一人方脸浓眉,右腕处特意画了个船锚纹样;右侧一人瘦长脸,眼角有痣。告示上书:
\"今有贼人两名,昨夜潜入县衙库房行窃。一者左撇子,右腕刺青;一者操江南口音,左臂负伤。有擒获者赏银百两,报信者赏三十两。此令。红城县衙。天启三年九月初五。\"
小桃踮脚看着告示,小声道:\"曹大人动作真快......\"
周桐嘴角微扬:\"仓库失窃?亏他想得出来。\"他环顾四周,见衙役们分头行动,有的挨家挨户盘查,有的在城门设卡,整个红城瞬间戒严。
\"走吧。\"周桐示意众人上车,\"曹府那边应该准备好了。\"
马车穿过忙碌的街市,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格外清晰。
沿途不断遇到巡逻的衙役。有个满脸麻子的差役正挨家挨户盘查,见到马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