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八。
户部尚书殷正茂抵达河南开封府,开始调查河南假步弓丈田之事。
与此同时。
河南一众省官被免职之事与小万历告知殷正茂“不配合丈田之宗藩,朕将免其一切特权,贬为庶民,甚至要了他...
在边关的这段日子,我深刻体会到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微妙平衡。蒙古部落虽然暂时退却,但他们的威胁依然存在。太子深知,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无法彻底解决边境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与蒙古各部的关系。于是,他派遣了一支由精明能干的使者组成的团队,前往蒙古各大部落进行深入交流。
作为记录者,我随行其中,目睹了这场外交之旅的艰难与曲折。一路上,我们穿越茫茫草原,忍受着风沙与寒冷。每到一个部落,使者们都会以诚恳的态度表达大明朝廷的善意,并带去丰厚的礼物,包括丝绸、茶叶和瓷器等珍贵物品。然而,这些礼物并非单纯的馈赠,而是为了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最初,蒙古各部落对我们的到来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这是大明设下的圈套,意图削弱他们的力量。面对这种不信任,使者们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地与部落首领沟通,详细解释太子的和平意愿。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合作方案,例如开放边境贸易市场,允许蒙古商人进入内地做生意;设立专门的驿站,为往来商旅提供便利;以及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双方了解。
经过数月的努力,部分部落逐渐放下了戒备之心,开始接受我们的提议。尤其是那些靠近边境的小部落,由于长期受到战乱影响,生活困苦不堪,迫切希望改善现状。他们主动提出愿意遵守协议,停止对大明边境的骚扰,并积极参与边境贸易。
然而,也有一些强大的部落首领并不买账。他们认为,蒙古人天生属于马背上的民族,不应该被束缚在固定的交易场所。更有一些心怀鬼胎之人,暗中煽动其他部落抵制我们的提议。面对这种情况,使者们并未气馁,而是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他们通过与其他友好部落结盟,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那些顽固分子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与此同时,太子也在国内积极筹备后续工作。他命令工部加快修建边境驿站,确保每个重要关口都有足够的设施供商旅使用。他还特别指示户部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参与边境贸易的百姓,鼓励更多人投身这项事业。此外,太子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监督边境贸易的运行情况,防止出现欺瞒和腐败现象。
随着时间推移,边境地区的局势逐渐趋于稳定。越来越多的蒙古商人来到内地,用他们的牛羊皮毛换取大明的粮食布匹。而大明的工匠和技术人员也纷纷进入蒙古腹地,帮助当地居民改进生产方式。这种双向流动不仅促进了经济繁荣,还加深了两族人民之间的感情。
一天傍晚,我站在一座新建的驿站前,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从最初的敌对到如今的合作,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太子的智慧和远见。他没有选择简单粗暴的武力征服,而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