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四,入夜。
玉河桥西街北,会同馆南馆前,马自强与沈念身穿便服从一辆马车上走下来,赴朝鲜国参判崔盖国的私宴。
会同馆。
即大明接待入朝藩王、藩使和周边藩属国朝贡使节的驿馆,有南北...
###三十二、民间视角下的储位之争
尽管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如火如荼,但这场储位之争并未仅仅局限于紫禁城的高墙之内。它像涟漪一般扩散开来,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各个角落。在民间,关于太子继承问题的讨论也逐渐升温,成为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
####民间舆论的发酵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或许并不完全了解朝堂上的复杂博弈,但他们对皇室动态的关注却从未停止。郑贵妃的支持者试图通过散布谣言来动摇太子的地位,而这些谣言很快便传入了市井之间。一些街头小报甚至刊登了夸张的故事,声称太子朱常洛如何荒淫无度、不敬父母。然而,这种刻意抹黑的行为反而引发了更多人的反感。
“太子殿下虽然年轻,但自幼聪慧,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一位年迈的老书生在茶馆里义正辞严地说道,“这明显是有人故意挑拨离间!”
与此同时,皇后李氏一方则采取了更为低调的策略。她的支持者们并未大肆宣扬,而是通过实际行动赢得民心。例如,在一次灾荒期间,皇后派遣使者前往受灾地区发放粮食和衣物,并以太子的名义修建了一座供奉先贤的祠堂。这一举动不仅缓解了灾民的困境,也让许多人对太子产生了好感。
####商贾阶层的态度
商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其立场往往能够反映出更广泛的社会倾向。对于储位之争,商人们普遍倾向于维持现状。毕竟,如果更换太子导致朝廷动荡,势必会对商业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苏州的一位绸缎商曾私下向我透露:“我们做生意的人最怕的就是政局不稳。若是太子之位易主,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还是让朱常洛继续当太子吧,至少这些年他没有做过什么惹人非议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浙党与东林党之间的争斗也在商界有所体现。那些依附于浙党的富商为了自身利益,暗中资助郑贵妃一方;而支持东林党的商人则公开表态支持太子,甚至出资组织游行示威,表达自己的立场。
####文人士绅的参与
文人士绅作为社会精英阶层,他们的声音自然更具影响力。许多饱读诗书的儒生纷纷撰文,从礼法角度阐述为何应坚持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原则。比如,一位来自江南的举人在《论储君不可轻改》一文中写道:
“天命所归,在于正统。若因私情而废长立幼,则国本动摇,天下皆乱。愿陛下以社稷为重,勿为一时宠信所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