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接着说道:“相比之下,顾清萍的表现让我觉得更加平实却有力量。无论是书法还是烹饪,她都没有刻意争胜,但每一步都做得用心且稳重。这样的性情,倒是让我觉得踏实。”
朱瀚露出一丝淡笑,转头看向朱标:...
京城之战的胜利为“复兴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赵明德深知,这仅仅是革命的第一步。朱棣虽败退,但他依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忠诚的支持者,尤其是在北方边疆地区,他的影响力依旧根深蒂固。此外,战后的重建工作也迫在眉睫,如何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稳定局势,是摆在“复兴社”面前的一道难题。
###战后重建:从混乱到秩序
京城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街道上满目疮痍,商铺关门,百姓流离失所。赵明德立即召集楚天行和其他核心成员商议对策。他们决定将战后重建分为三个阶段:短期稳定、中期恢复和发展长期规划。
**短期稳定:**
首要任务是确保粮食供应和治安秩序。赵明德命令中原义军迅速接管京城周边的粮仓,并开放部分储备以救济灾民。同时,他派遣张子涵负责组织临时政府,维持京城的基本运作。张子涵凭借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很快制定了严格的宵禁政策,禁止任何非法聚集或抢掠行为。为了防止叛乱分子趁机作乱,他还组建了一支由义军精锐组成的巡逻队,在城内昼夜巡逻。
然而,仅仅依靠武力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赵明德意识到,必须通过宣传来赢得民心。他下令印刷大量告示,张贴于街头巷尾,向民众解释“复兴社”的目标??推翻暴政,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新王朝。这些告示还承诺,所有参与起义的人都将获得赦免,并有机会参与到新政权的建设中来。
**中期恢复:**
随着局势逐渐趋于平稳,“复兴社”开始着手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首先是经济复苏。由于战争导致贸易中断,许多商家损失惨重。赵明德与楚天行商议后,决定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以及重新开放市场。这一举措极大地鼓舞了商人们的信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京城的商业活动便逐步恢复正常。
其次是对基础设施的修复。城墙、桥梁和道路在战斗中遭到严重破坏,若不及时修缮,将对后续的物资运输造成阻碍。赵明德任命王铁柱负责此项工作,因为他不仅擅长军事指挥,还精通土木工程。王铁柱带领一支由义军士兵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日夜施工,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主要设施的修复工作。
最后是教育问题。赵明德深知,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他提议创办一所新型学堂,打破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注重实际技能的传授。此建议得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支持,他们纷纷加入学堂的教学工作,为未来的国家培养新一代的栋梁之材。
**长期规划:**
尽管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赵明德明白,真正的挑战在于构建一个持久稳定的政权。为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