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事件如同投入死水中的巨石,在“溪石部”
内激起了难以平息的涟漪。
对墨羽的绝对恐惧开始松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感激、好奇与观望的复杂情绪。
青鸾敏锐地把握住了这微妙的转变,她知道,仅仅依靠偶的医疗救助不足以建立稳固的信任,必须将“恩惠”
融入他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使其产生切实的、无法割舍的依赖。
她没有急于进入寨子核心,而是选择了部落边缘那片相对贫瘠、主要用于种植块茎作物的坡地作为新的切入点。
一日清晨,她带着几名精通农事的“善导员”
和少量改良农具,出现在正在那里进行粗放式“刀耕火种”
的几位“溪石部”
农夫面前。
这些农夫看到青鸾等人,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简陋的石锄和木棍,眼神警惕,但已没有了最初的敌意,更多的是疑惑。
青鸾没有靠近,只是让塔雅用这几天学会的零星土语夹杂着手势,大声说道:“我们,看土地。
帮你们,让粮食,多多的!”
她指了指他们烧荒后只是简单戳坑埋种的土地,又指了指自己带来的铁锄和几袋不同的种子。
农夫们面面相觑,无人应答,但也没有驱赶。
青鸾不以为意,她示意一名“善导员”
上前。
那队员拿起一把铁锄,选中一小块尚未耕种的土地,开始示范。
锋利的锄头轻易地翻起板结的土壤,将其捣碎、平整,挖出规整的浅沟。
动作流畅而高效,与土着们费力挥舞石锄、只能刨开浅表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几个农夫的眼睛渐渐瞪大了。
他们世代在此耕作,深知开垦的艰难。
随后,另一名队员上前,将一些收集来的腐烂树叶、鱼骨残渣和草木灰混合,填入挖好的浅沟中,并用手势努力解释这是在“喂养土地”
。
接着,他又拿出几颗颗粒饱满、与土着们惯常种植截然不同的种子,小心翼翼地按进土里,覆盖上薄土。
“这是,‘肥’。
土地吃了,有力气,庄稼壮。”
塔雅努力解释着,“这种子,耐旱,结的果,大!”
整个过程,墨羽人员没有干涉土着原有的耕作,只是在一旁的空地上进行示范。
做完这一切,青鸾便带人退到远处,留下那些崭新的铁锄和一小袋种子放在显眼处。
接下来的几天,青鸾等人每日都来,在那片示范田里进行照料,除草、松土,并开始指导土着如何利用溪流,挖掘小小的沟渠,将水引到地势较高的田边。
起初,只有一两个最大胆的年轻农夫,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拿起墨羽留下的铁锄,在自己负责的一小块田地里尝试着模仿。
铁器入土的顺畅感,让他们惊喜不已。
转机生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暴雨后。
土着们粗放种植的坡地,表层土壤和刚芽的种子被雨水冲走不少,一片狼藉。
而墨羽示范的那一小块田地,因为深耕和有了初步的沟渠引导,受损轻微,新出的嫩苗在雨后天晴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青翠。
对比太过惨烈。
雨停后,那位曾偷偷使用铁锄的年轻农夫,看着自家受损的田地和墨羽那块生机勃勃的示范田,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扛着铁锄,主动走到青鸾面前,笨拙地比划着,请求指导。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第三个……墨羽的农技指导,终于从无声的示范,变成了有回应的互动。
队员们耐心地教他们如何根据不同作物轮作,如何堆肥,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水力。
铁器的锋利与高效,新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