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计划”
的构想,如同在密室中投入了一颗孕育着无限生机的种子,迅在“星枢”
最核心的层面扎根。
东方墨并未停留于空想,他深知此等关乎未来的大计,需以最快的度、最严谨的态度付诸实践。
会议之后,他闭门数日,亲笔撰写《“薪火计划”
实施纲要》。
这份纲要远比那日在密室内口述的更为详尽系统,不仅明确了计划的长期性、隐蔽性与精英性,更对蒙学、经学、专修三阶段的课程设置、考核标准、师资遴选、乃至学员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忠诚教育,都拟定了初步的框架与原则。
他将其定位为“墨羽”
未来数十年展的“根基之基,命脉所系”
,要求“星枢”
及各区域负责人予以最高程度的重视与资源倾斜。
墨迹干透,东方墨加盖了那方代表着最高权限的墨玉私印。
他唤来青鸾与“隐锋”
,将纲要交付,肃然道:“即刻以最高密级,传阅玄影、玄枢、书生、算盘、珊瑚。
令其接令之日起,即刻于各自辖域内,依据此纲要精神,着手秘密遴选批‘薪火’学员之备选。
年龄需在六至十五岁之间,重其心性根骨,察其家世背景,宁缺毋滥。
限两月内,将初步名单及考评记录密送至长安‘星枢’。”
命令被迅而无声地执行下去。
通过“墨羽”
独有的、越官驿度的隐秘信道,这份承载着未来希望的纲要,被送往帝国四方。
在西域,玄影接到密令后,目光掠过漫天黄沙,开始在他掌控的绿洲城镇、往来商队乃至归附的部族子弟中,寻找那些眼神清澈、骨骼清奇或格外聪慧的孩童。
在北疆,玄枢则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边镇中成长、熟悉草原习性、性格坚韧的少年,甚至包括了部分归顺部落中具有潜力的年轻子弟。
在辽东,书生借助“梧桐计划”
初步建立的人脉网络,在沿海渔村、船工家族乃至流离失所的边民中细心探访。
在中原,算盘利用“墨源”
庞大的商业网络与地方关系,悄然物色那些出身清贫却天资聪颖、或家道中落却不忘向学的良才。
在南域,珊瑚也接到了这前所未有的指令,开始在他接触的沿海村落、甚至冒险深入部分俚僚聚居区,留意那些适应湿热环境、胆大心细的苗子。
与此同时,在东方墨的授意下,青鸾与“金石”
也开始秘密筹划批“明德书院”
的选址与建设。
他们借助“墨源”
的力量,以购置别业、兴建族学或资助地方义学为名,在终南山麓、蜀中盆地、江南水乡等几处既相对隐秘又便于与各区域联络的地点,悄然圈定了土地,招募绝对可靠的工匠,开始按照特定规制进行建设。
这些未来的“薪火”
摇篮,从设计之初,便融入了隐蔽、防御与实用的考量。
这一日,暮色渐沉,东方墨与青鸾再次立于那幅巨大的寰宇舆图之前。
舆图上,代表已知“墨网”
节点的星光已然璀璨,但更引人注目的,依旧是那片片亟待点亮的黑暗——南域的丛林、无垠的海疆、雪域高原,以及舆图边缘那象征着未知远方的虚渺轮廓。
东方墨的目光深邃,仿佛已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未来。
他伸手指向那些暗淡的区域,对身侧的青鸾缓声道:“独木虽直,难荫四野;星火虽微,聚可燎原。
青鸾,你看这万里宏图,仅凭你我数人,纵有擎天之志,亦难尽覆其疆。
唯有开此‘薪火’之源,引来八方英才,使我‘墨羽’之志、之学、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