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漠北的苍茫,越往西行,天地间的色彩便愈浓烈干燥。
戈壁的黄沙与天际的蔚蓝形成鲜明对比,远方的雪山峰顶在烈日下闪烁着冷冽的寒光。
东方墨与青鸾二人,扮作前往西域探亲访友的寻常兄妹,混迹于一队规模不大不小的胡商队伍之中,踏上了这条流淌着黄金与危险的丝绸之路。
驼铃悠扬,在空旷的瀚海中传出老远。
商队的目的地是敦煌,那座扼守丝路咽喉的繁华重镇。
一路上,东方墨看似闭目养神,实则耳听八方,将商队领与向导、护卫之间的闲聊,以及沿途所见关隘戍守、水源分布、零星部落的动向,皆默默记于心中。
青鸾则更多时候策马行在稍外侧,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遭的地形,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动静——如天际远去的鹰隼,沙地上略显凌乱的足迹——都难逃她的眼睛。
数日后,敦煌城那饱经风沙侵蚀、却依旧巍峨的城墙出现在地平线上。
入城后,商队入住熟悉的邸店,人喊马嘶,货物搬运,喧嚣异常。
东方墨与青鸾并未急于与城中“墨羽”
之人联系,而是如同真正的旅人,在东西市集间漫步,在酒肆中驻足,听着南腔北调的商贾谈论着于阗的美玉、龟兹的乐舞、疏勒的兵刃,也听着他们对近来商路治安、各方势力态度的抱怨与担忧。
直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两人才避开热闹的主街,拐入一条僻静的巷弄,在一家门前悬挂着奇特星月标志的香料铺子前停下。
轻叩门扉,三长两短,再一长。
门悄无声息地开启一道缝隙,一双警惕的眼睛在门后审视片刻,随即门扉完全打开,一位身着粟特服饰、面容精明的老者迅将二人迎入,随即关门落栓,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铺子后堂,别有洞天。
烛火通明,书架林立,卷宗堆积,空气中弥漫着香料与陈旧纸张混合的奇特气味。
先前在西域石堡主持大局的“玄影”
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先生,青鸾主事。”
“玄影”
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他虽总揽西域事务,但与东方墨亲自面授机宜的机会亦属难得。
“不必多礼。”
东方墨随意坐下,目光扫过室内,“西域近来如何?”
“玄影”
立刻进入状态,条理清晰地汇报:“托先生之福,‘周天北斗’运转顺畅,三大商路干线情报流通效率较年前提升三成。
于阗、疏勒王室关系稳固,高昌旧地渗透已掌握七成官吏动向。
安西军方面,郭震将军地位愈稳固,对四镇影响力日增,我军方舆图与星网图籍互补校验已基本完成。”
他顿了顿,语气微凝:“然,近来吐蕃活动日趋频繁。
其小股精锐伪装成商队或朝圣者,试图穿越昆仑山北麓的几个隐秘隘口,目标不明,但显然意在窥探我安西四镇虚实,甚至可能尝试建立其自己的秘密通道。
已被我方现并驱逐数次,但其行动颇为执着。”
“昆仑山……”
青鸾轻声重复,眼眸中闪过一丝寒芒,“那里山势险峻,环境恶劣,历来是监管薄弱之处。
吐蕃选择此地,倒是狡猾。”
东方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吟道:“昆仑隘口,不容有失。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其志非小。
加强对所有已知隘口的监控,增派擅长山地侦查与潜伏的人手。
必要时,可在其必经之路上设置一些‘自然的’障碍,或散布一些令人望而却步的‘传说’。”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冰冷的决断,“底线是,绝不能让吐蕃的触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