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孤岛窥世与风暴前夜
2o25年11月11日,梅州市五华县,碧桂园小区a2栋,25层顶复。
窗外,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一块浸透了污水的巨大抹布,沉甸甸地压在死寂的城市上空。
冰冷的雨丝连绵不绝,敲打着厚重的防弹玻璃窗,出细密而单调的“沙沙”
声,如同为这座末日坟场奏响的、永不停歇的哀乐。
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流淌,模糊了窗外地狱般的景象,只留下扭曲、灰暗的色块——那是废弃车辆堆积的残骸,是枯死树木狰狞的剪影,是偶尔在雨幕中拖着僵硬步伐、漫无目的游荡的腐烂身影。
堡垒内,恒温恒湿系统无声地运转,将潮湿阴冷的寒意彻底隔绝。
柔和的led灯光均匀地洒满每一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微涩、密封食品的干燥气息,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家”
的温暖——那是李娜早上用脱水蔬菜和午餐肉罐头熬煮的汤羹残留的香气。
丧尸爆第七十九天。
李峰站在25层巨大的落地窗前,雨水模糊了外界的狰狞,却无法阻挡他锐利如鹰隼的目光穿透雨幕,投向更远的地方。
他手中握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堡垒内部监控系统的界面,分割成十几个小画面,实时显示着从16层钢铁巨门到25层楼道各关键节点的状况。
红外感应器安静地亮着绿灯,一切如常。
但他的心思并不全在堡垒内部。
平板电脑的另一半屏幕,连接着堡垒顶楼天台那套经过特殊加固和伪装的高倍率、带夜视和热成像功能的“天眼”
监控系统。
这套系统,是他末日堡垒的“眼睛”
,让他得以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窥视着这座死城残存的、挣扎求生的脉搏。
屏幕上,几个经过放大的画面清晰呈现:
县人民医院旧址:曾经象征着救死扶伤的白色建筑群,如今伤痕累累,窗户大多破碎,墙壁布满污迹和弹孔。
但在主楼和急诊大楼之间,一片相对开阔的区域被用废弃车辆、沙袋和铁丝网构筑起了简陋的防御工事。
篝火的余烬在雨中冒着微弱的青烟,几个穿着混杂衣物、裹着塑料布的身影在工事后警惕地巡逻,手中紧握着钢管、消防斧等简陋武器。
人数目测在三十到四十人之间。
这是盘踞在医院的幸存者团队,他们占据了相对坚固的建筑和部分医疗资源(尽管可能早已耗尽或被污染),但也因此成为其他团队觊觎的目标。
蒲丽顶公园:位于县城边缘的这座小山公园,如今成了另一个幸存者团队的据点。
镜头拉近,可以看到山腰和山顶的凉亭、观景平台被改造成了哨所和居住点,利用山势和茂密的植被(虽然大部分已枯死)作为天然屏障。
同样能看到简易的防御工事和巡逻的身影,人数规模与医院团队相仿。
他们的优势在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视野开阔,但获取物资相对困难。
县城工业园(东区):一个规模较大的厂区,高大的厂房和坚固的围墙成了天然的堡垒。
厂区内能看到用叉车、集装箱堆砌的障碍物,以及一些被改装过的车辆。
人影在厂房之间穿梭,似乎在进行某种有组织的活动。
这个团队人数也在三四十人左右,他们可能掌握着一些工业设备或原料,甚至可能尝试恢复部分生产(比如打造冷兵器或修复电机),组织度看起来略高于前两者。
这三个团队,如同盘踞在五华县废墟上的三头饿狼,在丧尸环伺的绝境中,为了有限的生存资源,彼此警惕,虎视眈眈。
李峰通过天眼系统,不止一次目睹了他们之间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