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Z店里那台老旧的座钟,“铛铛”地敲了七下,外面天色已经黑透。送走了最后一位来咨询切割机改造的街道厂干部,陈凡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却没有立刻关门的意思。他示意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的周师傅、大刘和赵卫国先别急着走。
“都坐,咱们开个小会。”陈凡把暖水瓶里最后一点热水倒进四个印着“先进生产者”的搪瓷缸里,茶叶沫子沉浮不定,“聊聊咱们这个‘启明科技’,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
几个人围坐在那张用了不知道多少年、桌腿还垫着木片的旧办公桌旁,神色都认真起来。他们知道,陈凡这是要定调子了。
“咱们开张这半个来月,情况大家也看到了。”陈凡开门见山,“活儿有,但都是些零敲碎打的小修小补,邮局的过戳机、街道印刷厂的切纸刀、甚至还有邻居拿来的半导体收音机……忙忙叨叨,挣的都是辛苦钱,刨去房租水电材料费,剩不下几个子儿。照这么下去,咱们撑下去没问题,可想发展壮大,难。”
赵卫国叹了口气,掏出个小本本:“是啊,凡哥。我这账记得清清楚楚,这半个月毛收入一百二十块零八角,扣除各项成本,净赚……三十七块五。按咱们四个人分,一人还不到十块钱。这还不如在厂里上班呢。”
大刘推了推眼镜,有点不服气:“可咱们不是刚起步嘛!慢慢来,总会好的。再说,这些活儿也锻炼技术啊。”
“锻炼技术是没错。”周师傅嘬了口热茶,慢悠悠地说,“可小陈说的在理。老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不成气候。咱们得有个主打的方向,不能像个杂货铺,啥都接。”
陈凡点点头,把桌上那几份被他翻得卷了边的报纸推到中间:“所以,咱们得审时度势。国家的政策东风是刮起来了,可这风往哪个方向吹,咱们这艘小船得找准航道,不能乱闯。”他手指点着其中一篇关于南方沿海地区“三来一补”企业蓬勃发展的报道,“看看人家,靠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搞得风生水起。咱们内地,没那个地理优势,但咱们有自己的长处——扎实的工业基础,和一大批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还有……像咱们这样,懂技术又想干点事的人。”
他目光扫过三人,语气变得沉稳而有力:“我的想法是,咱们不能只满足于当个‘高级修理铺’。咱们的优势在哪里?在于能把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现有的工业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未来的主攻方向,我琢磨着有三个。”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第一,还是立足根本,深耕工业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这是咱们的老本行,也是目前最现实、来钱最快的路子。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等客户上门。卫国,你得主动出去跑,盯着那些效益不好、设备老旧的国营厂和街道厂,他们最有改造的动力。周师傅,您老关系多,也多帮着打听。”
“第二,”他伸出第二根手指,“瞄准民用和小型商用科技产品。这是我一直在琢磨的。比如那个稳压器,还有简易防盗报警器,甚至……适合小饭馆用的和面机、切菜机。这些东西技术门槛不一定多高,但市场需求大,做好了,能走量。”他看向大刘,“大刘,这方面你脑子活,多想想。”
“第三,”他伸出第三根手指,语气加重,“也是最有潜力的,就是技术服务和知识输出。靠咱们这几个人,累死又能干多少活儿?但如果把咱们的技术,变成方案、图纸、甚至培训课程,卖给那些需要的人,那就能一份投入,多次收益。比如,咱们可以把食品封口机的改造方案标准化,谁想改造,买咱们的方案去,照着做就行。或者,开技术培训班,教工人怎么维修保养设备,怎么看懂图纸。”
赵卫国听得眼睛发亮:“技术卖钱?开班授课?这……这能行吗?人家会买?”
“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