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窈清冽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落下。
这个答案,显然在谈话组的预料之内,但亲耳听到确认,依旧让现场的气氛更加凝滞了几分。
侧后方负责记录的科级干部笔尖在纸面上摩擦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郑副书记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仿佛只是确认了一个既定事实,紧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精准地切割时间线:
“这种关系是从何时开始的?”
“在我由区发展和改革局综合科,调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处工作之后。”林窈的回答依旧清晰,将工作调动与关系开始的时间点做了明确的区隔,逻辑严谨。
“请详细说明,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经过哪些考试和审批环节,进入市发改委工作的。”郑副书记的问题开始转向她的入职流程,语速平稳,却带着解剖刀般的细致,“每一个环节的负责人是谁?”
林窈神色不变,如同在做一个标准的工作汇报:“我通过年度国家公务员统一招考报名,参加并通过了笔试、面试、体检及政审所有环节。
最终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招录计划及成绩排名,进行公示后办理录用手续,分配至区发改局。
具体环节的负责人,按照程序,应是当时负责招录工作的各级主考官员及人社局相关科室负责人,我作为考生,并未直接接触所有负责人。”
“你所任职的岗位具体要求是什么?你的学历和专业背景如何符合这一要求?”旁边那位女纪检监察员适时接上问题,目光审视。
“我初始任职的区发改局综合科科员岗位,要求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文字综合和分析能力。我拥有A大经济学硕士学位,专业对口。
后续调入市发改委国民综合处,该处室负责宏观经济监测分析,对数据敏感度和专业分析能力要求更高,我的学历背景及在区局期间参与的相关工作,符合岗位要求。”
“当时是否有其他竞争者?”
“公务员招录公开透明,所有岗位均存在竞争。我报考的岗位当年具体报考人数,可查阅公开的招录统计数据。”
问题一个接一个,如同密集的鼓点,敲打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上。
“在职过程中,你是否向任何人提及过你与市委书记的关系?”
“没有。”
“是否有任何人,因为你这层关系,向你提供过便利或关照?”
“没有。”
她的回答简短、肯定,没有任何拖泥带水。每一个“没有”都掷地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