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继续,林窈依旧按时上下班,处理着手头新接到的数据统计分析任务。直到周三下午,她被李处长叫到了办公室。
“小林,坐。”李处长脸色比平时更和煦几分,指着对面的椅子,“刚接到委办通知,明天上午九点,省委政研室下来一位副主任,带队来我们委里做个关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短期调研。那边点名希望听听我们前阵子去临市考察的一些具体情况和思考,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那几个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链互补的案例分析。”
林窈心里微微一紧,省委政研室?那可是为省委主要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的核心智囊机构。
李处长看着她,语气带着鼓励:“那边指定要你参加座谈,并做主要汇报。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放轻松,就像给我们自己领导汇报一样,把咱们报告里的精华部分,特别是你的那些独到见解,清晰有力地阐述出来就行。”
“好的,处长,我明白。我会认真准备的。”林窈压下心中的一丝紧张,郑重应下。
“嗯,好好准备。对了,”李处长像是想起什么,补充道,“政研室带队的是方莹副主任,是位很有水平的女领导,你正常发挥就好。”
第二天上午,小会议室里,调研座谈准时开始。林窈坐在汇报席上,面对几位来自省委政研室的领导和专家,起初手心有些冒汗。但当她开始阐述报告核心内容,进入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后,那份因反复打磨而深入骨髓的熟悉感和自信便回来了。
她条理清晰,数据扎实,不仅将考察所见所闻娓娓道来,更重要的是,她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对报告中提出的“非对称竞争优势构建”、“创新生态嫁接可能性”等观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逻辑严密,语言精准。
那位名叫方莹的副主任,看起来四十多岁,气质干练,眼神锐利却并不逼人。她听得非常专注,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下,期间提了几个问题,都直指关键,显然对相关领域有深入研究。
“林窈同志,”方莹在林窈汇报告一段落后开口,声音平和却自带分量,“你报告中提到,临市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时,采用的‘数据画像+精准滴灌’服务模式,你认为我们市直接套用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借鉴,需要重点规避哪些风险?”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林窈略一思索,从容应答:“方主任,我认为直接套用可能性不大。两市的产业基础、政府财力、市场主体构成都有差异。关键在于借鉴其‘理念’——即如何利用大数据手段更精准地识别企业需求,实现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果借鉴,我们需要重点规避几个风险:一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红线;二是要防止新的‘数字鸿沟’,避免服务模式升级反而将部分真正需要帮助但数字化能力弱的小微企业排除在外;三是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高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否则‘滴灌’管道不通,再好的政策也落不了地。”
方莹听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微微颔首,没有再追问。
座谈结束后,方莹在和李处长等人寒暄时,目光不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