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就背诵整本诗经,七岁就能弄出首像模像样的试来。而贫民子弟讲究实用主义,科考内容都不一定能学通透,谁还有闲情逸致拽上几首酸诗。
卫文康之前能在刺史府的诗词大会中脱颖而出纯靠耍赖,那首诗改到最后就没几个字是他原创。好在他一向有自知之明,这两年对诗赋重视非常,从未有懈怠,乡试之前更是自拟了近百个可能会涉及到的题材,每个题材都作了两首诗,请庞教习帮他精雕细琢。
今日诗赋要求以“梅花”为题,虽说大夏天的咏梅有些脱离实际,但以花为题的诗卫文康早就准备好了,说来说去不过是在花的外形和香味上做文章,拔高一些便是品质和气节,不算难。卫文康把先前准备好的五言八律诗改了改,细细斟酌过几个关键字眼,便拿出了一篇不算差的答卷。
第三场是策论,一个叫卫文康又爱又恨的东西。一共三篇,考查历史知识、治国之道和教民之道。历史知识不必说,纯靠读书和积累,卫文康有过目不忘之能,又有庞教习这个博学强记的师父在,这一题于他来说并无难度。
治国之道就是维护国家安定,这包含两方面,对外军事和外交,对内朝堂安稳和天下安定。没点天赋和格局,这题不可能答好。庞教习说到的那些邸报,卫文康一期都不敢落。
教民之道就是教化民众忠君爱国。简单的四个字,包含的内容也不少。忠君就涉及到民众为何忠君,如何忠君。爱国涉及到什么样的国教人爱,如何建立一个民众热爱的国家。说到底还是君主修养、民众教化和兴国之道。
策论不需要题出的多难,因为越简单的题指向越不明显越难答。卫文康看到策论题目就叹了口气,果真是奉行“大道至简”的黄侍郎,出题还是一如既往的吝啬笔墨。
想再多也无益,卫文康定了定心神,开始动用自己毕生所学解题。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
w?a?n?g?阯?F?a?布?页??????ū?????n???????Ⅱ???.??????
第180章解元
出考场的那刻,卫文康心情不错,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已经交上了自己满意的答卷。
柳天骄心也落了地,酷暑之下的九天六夜可不是一般的难熬,中途好些人是被抬出来的,几个年纪大的刚出来家人就扑上去嚎啕大哭,差役也一个劲儿地摇头,显然是没救了。
卫文康早年身体差,如今虽是养好了,也还是寒凉体质,大夏天的都不爱出汗,乡试设在八月倒是方便了他。
沈知行和秦百宣显然也考得不错,两个人暗地里别着苗头,倒是没敢在卫文康面前再说什么。盛夏正是胃口不好的时候,还等着柳天骄那些解暑的甜点饮子救命呢。
三人回到客栈洗了个澡,又痛痛快快吃了盘酥山,来了杯放凉的青梅饮子,接着睡上一觉,第二天精神头就恢复过来了,到底年轻。
乡试过后,秦百宣和沈知行忙着各种应酬,沈知行囊中羞涩,一应住宿和花销都是秦百宣给他垫的,他倒也硬气,规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