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有利可图,才纷纷放下心来,跟着出了非常高的价格。
通过拍卖的形式,商贾们买下了稷下学宫剩下的那九个入学名额,这场拍卖会的气氛十分热烈,竞价声此起彼伏,场面非常热闹。
而且,就连这场聚集了众多富商、气氛热烈的拍卖会,也还是胡老三亲自出面,四处奔走,辛苦张罗着才成功开办起来的,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的辛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贡献不容忽视。
可以说,稷下学宫能够顺利开设,朱煐能够在短短数日之间就从这些富有的商贾手中,通过售卖稷下学宫入学名额这种方式,赚到整整四百六十三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胡老三在这里面所立下的功劳是最大的,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他的付出是实实在在的,他的作用非常关键。
从某种更深的意义上来看,胡老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从事买卖的商贾的身份了,而是扮演了、充当了稷下学宫这一方和广大商贾那一方之间进行沟通和联系的链接环节的关键作用,他成为了两者之间的桥梁,他的位置变得至关重要,他的角色不可或缺。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燕王朱棣和皇孙朱允炆联手开设了那个燕王府学宫,并且明确表示要和稷下学宫正面打擂台、争夺影响的时候。
胡老三所感受到的、所承受的来自各方的压力,也是所有人里面最大的,这种压力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他的肩膀仿佛扛着千斤重担,他的身心都感到十分疲惫。
双方压根就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竞争啊!
燕王府学宫那边所出售的入学名额,一个仅仅只需要五万两银子,而稷下学宫这边呢,却收了足足四五十万两银子一个,这价格相差得太远了,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让人无法忽视这种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让人感到无力。
而要是仔细问起来,双方所出售的入学名额究竟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
那真是不好意思,经过反复比较和审视,发现完全没有任何区别!两者在核心价值上几乎一模一样,就像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叶子,看不出什么不同。
唯一的那么一点点区别,也仅仅只是一个入学名额是进入燕王府学宫学习,另一个入学名额是进入稷下学宫学习罢了,除此之外再无不同,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效果也是相同的。
燕王府学宫是由燕王朱棣和皇孙朱允炆这两位大人物联手开办的,而稷下学宫则是由中兴侯朱煐,以及秦王朱樉,还有晋王朱棡这三位贵人联手开办的,双方都有显赫的背景,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势力,双方的实力都很强大。
可是无论是燕王府学宫的入学名额,还是稷下学宫的入学名额,从某方面来看,最终所能达成的效果都是一模一样的,都能实现商贾们最渴望的目标,都能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期盼,都能带来同样的结果。
两个学宫名义上的最高负责人,也就是祭酒,都是当朝的皇帝陛下,而且两个学宫都同样明确表示了,只要能够成功入学,并且在学宫里坚持学习直到毕业之后,就能够脱离商贾的贱籍身份,成为良民。
这对于商贾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而这一点,也正是这些个商贾们最为看重、最为渴望的东西!他们梦寐以求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身份,他们日夜盼望的就是摆脱贱籍的束缚,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商贾是贱籍,哪怕你赚钱赚得再多,积累的家财再丰厚,那也改变不了贱籍的身份,甚至这种低贱的身份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儿孙后代!这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烙印,这是一种无法轻易摆脱的宿命,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这贱籍就像是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