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很有看头,值得细细观赏,慢慢品味。
园林之美尽在这凉国公府上尽数体现,透着一股大气,也显示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不是寻常人家可比,处处彰显着气派,显示出不凡的家世,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不敢小觑,心生敬畏。
朱允熥老实地跟在蓝玉身后,微微低着头,看着脚下的路,一副顺从的模样,不敢四处张望,生怕行差踏错,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显得自己不懂规矩,不够稳重,失了礼数。
蓝玉在前领路,脚步沉稳,不疾不徐,带着朱允熥便来到了他的书房,这里算是府里比较安静的地方,适合谈事情,不会被人打扰,可以放心说话,不必担心隔墙有耳,泄露了谈话内容,走漏了风声。
蓝玉一本很少在书房待着,他更习惯在演武场活动筋骨,骑马射箭,舞刀弄枪,不过这段时间以来心情不好,反倒是整天自己闷在书房里,这建造以来就没进来过几次的书房在最近两个月倒是派上了用场,成了他待得最久的地方,几乎足不出户,不见外人,独自一人待着,谁也不想见,只想一个人静一静,不想被人打扰,图个清静。
自从那日殿试上朱煐当朝说出了蓝玉的处境之后,那句话就像一根刺扎进了他的心里,让他日夜难安,反复思量,越想越觉得心惊,越想越觉得后怕,越想越觉得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一片黑暗。
蓝玉便一直寝食难安,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整个人都蔫了,没了往日的威风,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提不起劲来,做什么都没心情,茶饭不思。
朱标的突然去世让所有人措手不及,也打乱了许多事情的平衡,让朝局变得微妙起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人自危,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未来一片迷茫,看不清方向,心里都没底,惶惶不安。
朱标的两个儿子,朱允炆和朱允熥,无论老朱想立哪一个,都必须先杀了蓝玉,这是绕不过去的一环,是死结,无法可解,注定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是命中注定,逃不掉的,是板上钉钉的事。
立朱允炆,不杀蓝玉则担心蓝玉登高一呼发动兵变扶持朱允熥登基,到时候局面就难以收拾了,必然是一场大乱,血流成河,这是皇上绝不愿看到的,也是绝不能发生的,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是必须避免的,是绝不能出现的。
立朱允熥,且不说以朱允熥懦弱的性子不堪大用,即便是真登基了,这般性子,朝中又无一人在权势威望能力上能与蓝玉抗衡的情况下,岂不是有了外戚乱政的基础?
那大明江山都可能动摇,这是万万不行的,是取祸之道,会埋下巨大的隐患,后果不堪设想,是亡国之兆,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是绝对要防范的。
这是老朱绝对不允许看到的情况,他绝不会冒这个风险,一定会将危险扼杀在萌芽里,不会留下任何隐患,这是他做事的风格,也是他能够坐稳江山的原因,是他一贯的作风,是他处事的原则,是他行事的准则。
是以无论是朱允炆上位还是朱允熥被立为皇储,蓝玉都得死,等待凉国公府的就只有一个满门被灭的下场,绝无第二种可能,想想就让人胆寒,夜里都睡不安稳,总觉得刀悬在脖子上,随时可能落下,让人寝食难安,日夜提心吊胆,如坐针毡。
正是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才让蓝玉寝食难安,一直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苦思对策,却始终找不到出路,感觉自己就像笼中困兽,无路可逃,只能等着那一天的到来,那种滋味实在难受,让人备受煎熬,痛苦不堪,度日如年。
也就是近几日朱煐的异军突起,数日之内借由重开稷下学宫之名,将稷下学宫入学名额卖给商贾,十个名额卖了整整四百六十三万两被老朱封为中兴侯之后,蓝玉发现事情似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