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
张平看向朱煐,言语间满是问询之意,等着他拿个主意,眼神里带着探究,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似乎已将朱煐视作了唯一能拿主意的人,此刻全指望他了。
大家的目光也全都变得凝重起来,空气中仿佛多了几分沉甸甸的东西,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连桌上原本香气扑鼻的酒菜似乎都一时失了味道,引不起半点食欲,再没人动筷子,都搁下了。
倘若这燕王府学宫的背后当真是朱棣和朱允炆联手的话,那当真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了,由不得他们不仔细掂量,认真对待,毕竟这组合确实有些棘手,不好应付,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后果不堪设想,谁也担待不起。
毕竟众所周知,朱允炆的背后就是盘根错节的文官集团,那些人拧成一股绳,能量不小,在朝在野都有不小的影响力,说话做事都很有分量,轻易动摇不得,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不好招惹。
而学宫想要正常开办,广纳学子,传扬学问,哪里少得了读书人坐镇撑场?这是顶顶要紧的事情。
没有他们,学宫就立不起来,名头也不响亮,难以吸引人,终究是空中楼阁,长久不了,办不下去。
.......
朝堂上的文官集团可以说是大明最顶级的读书人,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们的能量不容忽视,说话很有分量,许多事情都绕不开他们,需要他们的支持才能顺利推行下去,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朱樉此刻也是神情凝重地看向朱煐,眉头微微锁着,显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棘手,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着桌面,发出细微的嗒嗒声,显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和焦躁,有些沉不住气了。
“中兴侯,可有什么好法子应对?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吧。”他心里着急,话也说得急。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显得有些坐不住了,身子微微前倾,迫切地想知道答案,想听听朱煐有什么高见。
“好法子眼下没有,粗粗的想法倒是刚刚冒出来一个,还不知道成不成,说出来大家参详参详,看看是否可行,集思广益嘛。”朱煐回答得不紧不慢,语调平稳,听不出丝毫慌乱,仿佛在说一件寻常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煐的脸上倒是看不到半点紧张,反而显得颇为从容,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与周遭凝重的气氛格格不入,显得格外突出,让人侧目。
一时间,张平、方孝孺、朱樉、朱允熥全都好奇地看向朱煐,等着他的下文,想知道他究竟有什么打算,能化解眼前的局面,度过这个难关,目光都聚焦在他一人身上,充满了期待,盼着他能拿出个章程来。
在知道朱棣和朱允炆联手兴办燕王府学宫的这个消息之后,朱煐还如此淡定?这实在是有些出人意料,不合常理,难道他就不担心吗?这可不是小事。
众人心中不免泛起嘀咕,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困惑,不明白朱煐为何这般沉得住气。
莫非是心中早有定计,所以才这般稳坐钓鱼台,一点也不着急?众人心里都画着问号,目光在朱煐脸上逡巡,想看出些端倪,却只见他气定神闲,看不出半点破绽,平静得很。
朱煐笑了笑,目光转向朱樉,语气平和地问道:“秦王,你觉得燕王才干比之你如何?”他像是随口一问,眼神却带着考量,静静地等着朱樉的回答,似乎这个问题很是关键,关乎接下来的安排,不是随便问问的。
朱樉听到这话,当即就撇了撇嘴,脸上露出些不以为然的神色,挺了挺胸膛,声音也提高了些,带着几分傲然:“老四他虽然有些本事,带兵打仗也算一把好手,可要说比之本王,那还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