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句话,在胡老三的脑中响起。
他一个人,在这件事上耗费心神,却被困住。他胡老三一个人,有搬不动的山。
既然一个人不行........那要是集合很多人呢?
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在他脑中生长。
是的,很多人。
胡老三的呼吸停顿,一个记忆浮现眼前。他想起了银锭和撞击声。
是为朱煐筹钱的事。
那次经历,现在回想,依旧不真实。
那是一场赌博,也是他胡老三第一次见识到商海的力量。
四百多万两。
这个数字说出口,依旧有分量,让人心头一紧。
四百多万两白银,经他的手,从无到有,汇聚成一股力量。调动这种规模的钱,在他胡老三的生涯里,只有那一次。
记忆打开,那天的景象挥之不去。
木箱被撬开。
码放的银锭,在库房的光线下反光。那光晃眼,有引力,至今还在他眼前。
钱太多了。
胡老三自己都对最后的数目吃惊。
他更惊讶的,是那些同行的家底。
那些在茶楼酒肆遇见,点头哈腰的商人们。
那些衣着普通,吃穿不如官吏,为几百两生意计较的人。
谁能想到,到那时候,他们能拿出这么一笔钱。
能在商海立足的商人,都有魄力。
这一点,胡老三清楚。
他们不缺赌上身家的勇气,缺的是对风险的判断和承受。
就如之前那件事。
胡老三是第一个做的。
这个决定,意味着他要自己面对风险。一旦出错,他不但会赔光,还可能被他想触碰的力量杀死。
这种胆量,不是谁都有的。
多数商人,无法承受第一个站出来的后果。
所以,胡老三在同行里站了出来。
他成了那个把头押在桌上的人。
这个先机,让他占了便宜。
可当他胡老三用身家性命探明前路,当人人都看清这条路能走,且尽头是富贵时,情况就变了。
风险骤降。
不确定性被抹除。
这时候,大家拼的就不再是那份赌命的胆识了。
这时候,拼的是家底,是魄力。
而那些平日里把“谨慎”二字刻进骨子里的商贾们,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反而比任何人都要疯狂,敢于下最重的注。
他们或许不会冒着丢掉小命的风险去当那只出头的鸟。
可若只是比拼财力与决心,这些能在刀光剑影的商海里浮浮沉沉数十年而不倒的家伙,从来不缺。
能在商界立足至今,哪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
这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最后剩下的那九个名额,能拍出整整四百二十七万两白银的天价!
这个数字,哪怕是身为始作俑者的胡老三,在尘埃落定的那一刻,依旧感到一阵阵的眩晕。
不可思议。
稷下学宫的九个入学名额。
四百二十七万两。
这个数字冰冷而庞大,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座银山。
折合下来,每一个名额的价格都超过了四十七万两,直逼五十万两的大关!
这价格,比他胡老三作为探路石,用三十万两真金白银砸出的第一个名额,足足贵了近一半!
从账面上看,胡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