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透了。
宫墙外传来更鼓声,穿过殿宇,声音只剩下余音。
“陛下。”
廊柱的阴影里走出一个人,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他已在此处候了一个时辰。夜风吹动飞鱼服的衣角,他人不动。
长廊尽头,朱元璋的身影转出。蒋瓛立刻躬身,将头埋下。
朱元璋的脚步声很重,踩在宫砖上,一步一声回音。他刚下朝会,肩背有些塌陷,但眼里的光没有散。
他没有停步,也没看蒋瓛。
“走吧,进来回话。”
声音不高,带着沙哑,是议政过久的痕迹。
“遵旨。”
蒋瓛应声,起身跟上。
朱元璋推开御书房的两扇木门。
门轴转动,发出“吱嘎”声,屋内的墨香、檀香和烛火气味扑面而来。
蒋瓛跟进去,官靴落地无声。他像一道影子,融入御书房。
他反手将门带上。
“咔哒。”
门闩落下,隔绝了外界。
御书房内,数十支烛燃烧,照亮了空间。
风从门缝透进来,烛火摇动,地板上的两个人影也跟着晃动、交叠。
角落的铜炉里,苏合香升起烟。
朱元璋没看他。
他走向御案。
案上,奏章堆积成摞。
奏章已经过内侍分拣,按军、政、吏、户、礼、工,门类分好。
最上面一本,朱红封皮,墨写着“北平军务急报”六个字。
旁边是户部呈上的秋粮入库总录,蝇头小楷记录着各州府的赋税数目。
朱元璋伸出手掌,在那本军务急报上抚过,指尖冰凉。
他坐下来,身体陷入龙椅,发出一声低叹。
蒋瓛垂手站着,一动不动,连呼吸都放缓了。
他知道,皇帝开口前需要静默。
只有烛火的噼啪声。
终于,朱元璋抬眼。
他的目光落在蒋瓛脸上,没有言语,就那么看着。
蒋瓛的头垂得更低。
他后心沁出冷汗,却已习惯。
他不等皇帝发问,打破了沉默。
“陛下。”
他的声音很低。
“臣,遵陛下旨意,去往长孙殿下府邸,提前为殿下摆上了庆功宴。”
蒋瓛语速不快,字字掂量。
“殿下……很高兴。”
他顿了顿。
朱元璋面无表情,但放在案几上的手指动了一下。
“臣抵达时,殿下府上张灯结彩,下人来往奔忙,脸上都挂着笑。”
“臣见到殿下时,他正站在院中指挥仆役。殿下挽着袖子,额角有汗,只顾着调整一盏琉璃灯笼,口中还哼着江南小调。”
朱元璋的嘴角松动了些。
他仿佛看见了孙儿朱煐在府中忙碌的身影。
蒋瓛继续说。
“宴席上,是殿下爱吃的江南菜,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臣也遵旨,带去了两坛‘秋露白’。”
“殿下见到那些菜,眼睛都亮了。他夹起一块醋鱼,尝了一口,便说‘就是这个味儿,就是这个味儿’。”
“他拉着臣,说这都是皇爷爷的恩典,说他一定不会辜负皇爷爷的期望。”
朱元璋嘴角扬了起来。
他靠向椅背,身体松弛下来。
笃。
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