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下的阴影冰冷。
蒋瓛藏匿其中,与廊柱的影子融为一体。他袖袍垂下,双手交叠于腹前,指尖已被寒意渗透。
他一动不动。
呼吸平稳,心跳沉缓。
如同一尊石雕,看着庭中发生的一切。
这场交锋,在他眼中,不是意气之争,而是关乎国祚的称量。天平的一端,是皇太孙朱允炆,以及他身后的黄子澄与齐泰。
另一端,只有一人。
中兴侯,朱煐。
在朱允炆他们眼中,朱煐的脸、神态、言辞,是憎恶之源。每个字都扎在他们肺管子里。那恨意让他们的牙根作痛。
可这份憎恶,落在蒋瓛眼中,却有了不同的意味。
他没觉得朱煐过分,反而颔首。
很好。
恰到好处。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他是皇帝的刀,是黑夜里的眼。天下间,除了御座上的老爷子,只有他知晓朱煐侯爵袍下的身份。
也只有他,知晓老爷子的决断——谁,才是大明江山的继承人。
所以,他看待这幕闹剧的视角,与朱允炆等人不同。
这不是口角。
这是未来风暴的风,是雷霆的闷响。
蒋瓛的视线冷静,剖析着场中每个人的细节。
他看着朱允炆。
这位皇太孙脸色青白交替,嘴唇翕动,却吐不出句子。他的眼神躲闪,寻求黄子澄和齐泰的帮助。
他又看向黄子澄与齐泰。
这两位东宫重臣,一个额角青筋暴起,另一个攥着拳头,指节发白。他们的经义文章、朝堂辩术,在朱煐面前,如同朽木。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朱煐身上。
风波的中心,却很平静。
蒋瓛目睹朱煐用三言两语,就将对方抛出的“仁德”、“孝悌”等帽子拨开,反手扣了回去。
他的话语,时而化作战刀,大开大合,劈得对方无法招架,只能后退。
时而,又变成绣针,从某个角度刺入,针针见血,挑拨他们的神经。
那份从容和气度,让蒋瓛袖中的手指蜷曲。
是兴奋。
一种押对宝的兴奋。
眼见朱允炆三人哑火,面色涨红,嘴巴紧闭,不敢再说一个字,生怕被朱煐揪出破绽,借题发挥,蒋瓛几乎要压抑不住情绪。
一丝笑意想爬上嘴角,又被他用自制力按了下去。
可他心底,却早已是畅快淋漓。
还得是中兴侯!
蒋瓛在心中发出一声近乎叹息的感慨。
这种人物,这种手段,根本不是朱允炆那种在深宫里读着圣贤书长大的孩子所能想象的。
朱煐的每一句话,都不是为了辩赢道理,而是为了摧毁对方的意志。
他的每一个眼神,都不是为了表达情绪,而是为了施加最沉重的压力。
这才是真正的上位者。
这才是能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帝王心术。
陛下的眼光........
蒋瓛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位雄踞天下、杀伐一生的老人。
他想起老朱在提及朱煐时,那双浑浊却依旧锐利的老眼中,所迸发出的光彩。
直到此刻,站在这里,亲眼见证了这一幕,蒋瓛才真正体会到那份看重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陛下的眼光,一如既往地毒辣!
这等人物,这等心性,才配得上坐那个位置。
再看看朱允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