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数日
自从朱允炆自觉猜出了老朱的心思之后,在朝堂上也不再对朱允熥咄咄相逼了,反倒是做出一副贤兄的模样,他也不再针对淮西一脉,面对朝中皇储之争也是云淡风轻一笑而过。
这古怪的举动反倒是让一众勋贵有些摸不着头脑。
蓝玉经过一段时间的罢朝之后被老朱强行传召上朝。
他托病请辞的奏表也被老朱给驳回了,无奈的蓝玉只好上朝。
他本想辞官隐退,以此保全,奈何老朱不许,选择上朝也就意味着日后生死都在老朱的一念之间。
而让蓝玉有些错愕的是,短短几天的功夫,这朝堂上的局面好像又再一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本一直针对自己的黄子澄、齐泰等一众文官集团,还有对自己敌视的皇孙朱允炆,当自己罢朝回来之后,他们居然都在退朝之后主动上来攀谈。
这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一个个笑容满面地凑上来,蓝玉也不好发作,只能维持表面上的客气和和气。
可他的心中却是万分不解。
这些个文官,这葫芦里卖的都是什么药?
这些家伙一个比一个脑子转得快,这事出反常必有妖啊!这些家伙在打什么主意?
蓝玉仔细观察了一阵,可却硬是没有看出来什么,其他的文官是跟着以黄子澄齐泰以及朱允炆为首的几人做出的附和,可这几个做出决定的人,究竟为什么会做出靠近自己这些‘敌人’,对自己这些个‘敌人’放出善意,这让蓝玉有些不理解,看不出端倪。
“难不成这短短几日之间发生什么老子不知道的事儿?”
蓝玉心里犯着嘀咕,他去找人了解,听了这几日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后朝中所发生之事,可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到什么。
这些日子以来要算说是大的事无非就是两件。
第一件事便发生在朝堂上,黄子澄几人借着方孝孺对朱煐出手,结果被方孝孺反戈一击,齐泰、黄子澄两人险些遭罚。
第二件事就是燕王入京,当街纵马结果被朱煐、张平和方孝孺撞了个正着,被三人直接送进了应天府府衙大牢。
两件事情显然是第二件事造成的影响更大,可这事儿....和朱允炆一棒子集团的人也没有什么关系啊。
难不成是黄子澄几人借刀杀人不成,所以干脆投降了?不准备扶朱允炆了?
这就更离谱了.....
这利益关系太大,蓝玉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不可能。
既然没有发生任何事,可这几个原本是敌对的文官集团的主心骨态度却有了这一百八十度变化,那么这其中必然是有自己所不知道的缘故!
得小心防备!
在没有摸清楚几人的目的之前,蓝玉选择了以静制动,默默观察....
......
而这几天的朱允熥却因为朱允炆以及文官集团态度上的变化受到的压力小了不少,而同时在朱煐府中常住,和朱煐在一起的时候,朱允熥发现自己竟是有种出奇的安心....
就好像自己有了一座靠山一般。
两人好像有着莫名的缘分,朱允熥在东宫长大,受人欺凌,他不相信任何人,可偏偏面对朱煐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心安....
朱允熥的压力小了,朱允炆文官集团不再针对淮西一脉,而蓝玉等淮西一脉又摸不清楚文官集团有什么打算,于是选择以静制动。
朱棣被下了大狱,从小喜欢惹事的朱樉眼下一心想当贤王,朝堂上非大事便一言不发,毕竟在他看来,要是事事发表意见的话,会掉自己的格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