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了指旁边一根用来当柴火烧的木头,“这东西不结实,换个结实点的。比如木头?或者铜?石头也行。多刻点,每个字都刻上几百个。”
他像教小孩子一样,用手比划着:“然后呢,你们要印哪一页,就把需要的字,像搭积木一样,一个个摆好,固定住。刷上墨,纸一盖,一压。印完了,再把这些‘积木’拆了,放回去,下次还能用。”
“不就行了?”
他说完,摊了摊手,一副“这么简单的事情还需要问我”的表情。
他自认为这番演示和讲解,充满了孩童般的幼稚和粗糙,足以让这帮自视甚高的大儒觉得他在胡闹,然后自己去想别的办法。
然而,现场却陷入了一片死寂。
孔颖达、颜师古等人,呆呆地看着那张纸上酱油色的“天”字,又看看地上那堆破碎的面团,再看看李承乾,仿佛被雷劈了一样,一动不动。
他们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
突然,孔颖达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嘶哑而亢奋:
“道!此乃天道!是天道化生之妙法啊!”
李承乾:“?”
颜师古也回过神来,他指着地上的碎面团,眼神狂热:“殿下先用泥,泥易碎!这是在点化我等!知识若固化于一版,便如死泥,一朝有误,全盘尽毁!而殿下的新法,一字一印,分合自如,聚散由心!这……这是‘活’的!这是‘活字’啊!”
一位年轻博士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殿下说‘搭积木’,何其形象!圣人之道,化繁为简!此法,当名为‘活字印刷术’!殿下不仅赐下了神技,连名字都为我们想好了!”
“以泥喻死,以木喻生!破而后立,道在其中!殿下之智,如渊如海,我等穷其一生,亦难窥其万一啊!”
李承乾彻底傻眼了。
用面团是因为我手边只有这个啊!
摔碎了是因为我手滑了啊!
说搭积木是因为我觉得你们可能听不懂太复杂的啊!
你们这群人,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戏?不去写话本真是屈才了!
还没等他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孔颖达已经“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老泪纵横。
“殿下!此术一出,非是利在当代,乃是功在千秋万代!文化得以传承,圣道得以广布!天下亿万黎民,皆可沐浴教化之光!此等功德,远胜汉武开边,秦皇筑城!老臣……替天下士子,替万世后学,叩谢殿下!”
随着他下跪,满屋子的学者,乌压压地跪倒一片,人人神情激动,高呼“殿下圣德”。
这消息,像是长了翅膀,半个时辰不到,就传遍了整个长安。
李世民正在甘露殿批阅奏折,听完内侍的禀报,手里的朱笔“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
活字印刷术?
他不是个纯粹的文人,但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东西的恐怖之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朝廷的政令,可以在几天之内,传遍大唐的每一个州县!意味着《大唐律》可以人手一册,让刁民无所遁形!意味着他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可以被印成无数册,流传千古,永不磨灭!
“快!快!宣太子!”李世民激动地站了起来,在殿内来回踱步,“不!朕亲自去!朕要去看看!看看我儿承乾,又给了朕,给了这大唐,一个何等惊天的宝物!”
当李世民带着一众大臣,风风火火地赶到东宫厨房时,李承乾正面对着跪了一地,死活不肯起来的学者们,欲哭无泪。
他现在只想找块豆腐撞死。
他的“甩手掌柜”计划,再一次,以一种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