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4xxs.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思路客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第622章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非遗-掸子鼓汉牡丹传说火神会

第622章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非遗-掸子鼓汉牡丹传说火神会(1 / 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猎赝行者 九天疯魔 重生后,她要夺了这江山 天降玄鸟之火魅传奇 人在海贼克隆强者,五老星麻了 相爱穿梭千年 雪落时无春 西游:人在天宫,朝九晚五 八零换亲嫁军少,撩夫治病样样行 一爱之差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非遗:掸子鼓、汉牡丹传说与火神会的文化密码

在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三朵非遗奇葩——掸子鼓、汉牡丹传说与火神会,以独特的艺术形态与深厚的历史积淀,共同构筑起冀南大地的精神图谱。

它们或以激昂的鼓点传递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或以浪漫的传说寄托对忠贞爱情的向往,或以庄重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成为柏乡文化最具辨识度的符号。

一、掸子鼓:千年鼓乐中的劳动赞歌

历史溯源:从战鼓到庆典的千年演变

掸子鼓,别名招子鼓,起源于唐代初期,其前身为鼓舞士气的战鼓。

据传,明代李自成兵败后,一名士兵流落至柏乡,将击鼓技艺传入民间,逐渐演变为秋后庆丰收、贺喜事、过年过节的民间表演形式。

至明清时期,掸子鼓已形成完整表演体系,成为冀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

2009年,掸子鼓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第六代传承人张云科曾呼吁加强保护,防止技艺断层。

艺术特色:鼓点与阵形的双重叙事

掸子鼓的表演以阵容恢弘、形式独特着称:

道具与象征:表演者身负鸡毛掸子击鼓,象征劳动人民的勤劳品质;中间大鼓与周围小鼓的组合,隐喻“太阳滋养万物”

表演阵容:总领大鼓手1人固定不变,锣手2人固定不变,阵容大小由小鼓手和铙手的数量决定(鼓手、铙手必须成双成对)。

表演时,20余名身着彩衣的鼓手背插鸡毛招子,通过鼓、铙、锣的节奏配合完成阵形变换。

鼓点与章法:共有五大章、二十五小节,包括《引子》《老鼠刻牙》《上下桥》《鸡上架》《点鼓》等。

近年来,当地在传统鼓点基础上创新出《鲤鱼跳龙门》《二龙出水》等新打法,强化舞台表现力。

现代传承:创新与保护的平衡

面对现代文化冲击,掸子鼓通过“非遗进校园”

“非遗进社区”

项目扩大影响力,同时与文创企业合作开鼓点音乐盒等衍生品。

2024年,柏乡县创作的新打法在邢台市民间鼓乐大赛中获奖,展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二、汉牡丹传说:忠贞爱情的浪漫史诗

传说起源:牡丹仙子的忠贞之恋

汉牡丹传说源于柏乡县北郝村的汉代牡丹,其核心故事为:牡丹、芍药是天界主管花界的仙子,为追求纯洁爱情,不畏天条下凡化为花卉。

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杀时躲入牡丹丛中避祸,后感恩题诗“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

,汉牡丹之名由此而来。

该传说以“成花成对”

的美好意象,抒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向往。

文化价值:自然与人文的双重见证

汉牡丹不仅是传说载体,更是活态的历史文物:

植物特性:汉牡丹被誉为“世界牡丹活化石”

,具有“同株异花”

“异地不活”

的特性,单朵花复瓣达215瓣,花瓣落地不枯,花开时香飘数里。

历史见证:1937年侵华日军两次移植均致其枯萎,1949年后复生,民间视为“民族气节”

的象征;1976年汉牡丹开白花,恰逢三位开国领袖逝世,被赋予“花开知国事”

的灵性。

文化景观:汉牡丹园现存汉至明清碑碣百余块,包括元代杨载、赵孟頫联臂的“贾母贞节碑”

,以及费孝通、王峰山等名人的题诗碑刻,形成独特的牡丹文化景观。

当代活化:传说与产业的共生

柏乡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八零大佬宠不停,作精后妈赢麻了 我血崩早产,老公在陪佛媛大嫂救狗 重生离婚踹渣总,五个哥哥排队哄 海贼:幻兽九头鸟 凡尘仙逆之三界渡 万古第一废材陆仁云青瑶 娱乐圈,大佬只想摆烂 快穿:炮灰女配反杀指南 重生之寒门翻身记 青云门陆仁云青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