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蔡京密谋(第12页)
相较于苏州苏府的园林雅趣、水韵清灵,这座位于帝国权力中心的府邸,展现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气象——极致的奢华与迫人的威势。
飞檐斗拱皆覆以琉璃碧瓦,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折射出冷硬的光泽;汉白玉的台阶宽阔而漫长,一直延伸到朱漆铜钉的巍峨大门前;府内庭院深深,不知几重,廊庑下侍立的身着锦袍的豪奴健仆皆眼神锐利,屏息静气,使得整座府邸即便在白日,也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寂静与肃杀。
在府邸最深处的“颐年堂”
书房内,却温暖如春。
来自南海的珍稀龙涎香在紫铜鎏金兽香炉中静静燃烧,散出浓郁而持久的异香。
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绒毯,墙壁上悬挂着当世名家的字画真迹,其中不乏御笔亲题。
这里的一器一物,皆价值连城,无声地彰显着主人位极人臣的权势与富可敌国的积累。
当朝太师,权倾朝野的蔡京,正半闭着眼,慵懒地靠在一张铺着完整白虎皮的紫檀木躺椅上。
他年约六旬,面容清癯,皮肤白皙,三绺长须梳理得一丝不苟,身着寻常的深紫色居家常服,看似一位养尊处优的富家翁。
然而,偶尔从他微眯的眼缝中透出的那一缕精光,却如鹰隼般锐利,带着久居上位、执掌生杀大权所形成的无形压迫感。
一个身着内侍服饰、面白无须的中年宦官,正躬身立在榻前,双手捧着一封书信,神态谦卑至极,正是之前为蔡京与苏家牵线的江宁织造太监,李公公。
“太师,”
李公公的声音尖细而带着谄媚,“苏州苏文翰……回信了。”
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呈上。
蔡京并未起身,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皮,旁边侍立的一个俏婢立刻上前,接过书信,轻声念了起来。
信是苏文翰亲笔所书,用词极为恭谨,满篇皆是谦卑之语,感谢太师垂青,自陈家业微薄,惶恐不敢高攀,唯恐经营不善玷污太师清誉云云,送上薄礼一份等等核心意思只有一个——婉拒。
随着婢女念诵,蔡京脸上那抹慵懒的神情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阴沉的冷漠。
他并未暴怒,甚至没有出声打断,但书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温度骤降。
那念信的婢女声音开始微微颤,李公公更是将头埋得更低,额角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信毕,书房内陷入一片死寂。
只有香炉中青烟袅袅,以及炭火偶尔出的轻微“噼啪”
声。
良久,蔡京才缓缓坐直了身子,他并未去看那封信,而是将目光投向窗外庭院中一株在寒风中瑟缩的老梅,声音平淡,却带着渗入骨髓的寒意:
“好一个苏文翰……好一个‘苏半城’。”
他轻轻重复着这两个名字,语气听不出喜怒,但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重压,“咱家给他脸面,他非但不要,还敢伸手打回来……呵呵,真是……好的很呐。”
他猛地转过头,目光如两道冰锥,直刺向战战兢兢的李公公:“李伴伴,你说,这苏家,是觉得咱家这太师的名头,不够响亮?还是觉得他苏家的根基,已经硬到可以不把咱家放在眼里了?”
李公公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触地,颤声道:“太师息怒!
太师息怒!
那苏文翰不过是一介卑贱商贾,目光短浅,不识抬举!
竟敢忤逆太师之意,简直是罪该万死!
依奴婢看,此等狂悖之徒,就该立刻下令,查封其所有产业,将其下狱问罪,抄家灭族,以儆效尤!
让天下人都知道,忤逆太师的下场!”
他这番话,带着宦官特有的狠戾与迎合,只求平息蔡京的怒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