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第六十八章砖内藏乾坤(第22页)
离得近,有眼尖的人马上就看出名堂来了,用近乎于喊的声音说道:“啊!
原来内有乾坤啊!”
“这怎么砖里还藏东西啊?我还是头回见到。”
“这里面是什么呀?不会真是一块金砖吧!”
“这不是砖,这是封泥。”
这时候,卢克鹏说话了,“这里面也是一方古砚。
古人为了保护这方砚不被偷,特意在砚台的表面裹上一层封泥,目的就是掩盖它的真容。”
看得出来,卢克鹏在古董文玩鉴赏方面,还是有些造诣的。
……
众人的议论没有影响李道的动作。
随着一块一块大小不一的泥块被他撬下来,逐渐显露出古砖砚内里的东西。
“啊……这……这里面怎么还藏着一方砚啊?”
再也笑不出来的林祥国,无力地叨咕了一句。
此时,林祥国虽然惊讶,但他并不认为自己输了。
因为他对古砚市场定价非常了解,就算眼前这方藏在古砖内的砚台是四大名砚,市场价格也远高于四百五十元,但再怎么高也不至于到十万的价格,五万都过不了。
他心里非常清楚,只要这方砚台市场价格低于五万,他就稳赢不输。
“厉害!
佩服!
年轻人,你的眼力是我混迹古玩行儿三十多年,见过最犀利的。
不过,你还是赢不了我。”
林祥国依旧以胜利者的语气对李道说:“以我对古砚的研究,这方砚台应该是一方澄泥砚。
就算是一方到了宋代的古砚,那也就是三万大天的价儿了。
你那十万的估值还是太离谱了。”
李道没搭理林祥国,他正聚精会神地搜索着手中这方砚台上的历史信息。
通体墨黑,背面微拱,长约三十五、六公分,宽约二十五公分左右,中间偏下有一个圆月形凹面,上端伴着细长沟槽。
砚上方隐约可见八个竖排隽永的刻字。
把表面的封泥清理干净,依稀能认出“其色温润,其製古朴……”
八个字,在后面的无法辨认,落款能看出是“苏轼”
两个字。
反过来看,砚底还落有“元符三年仲秋日制”
的纪年。
而最让李道激动的是,在纪年款上方正中间刻着“古稀天子”
四个楷书字,下方刻有一方印章“乾隆御赏”
。
看到这里,李道心里更加坚定自己对这方砚台的估值还是太保守了。
“林老板!
请你再来看看这方砚,重新估一个价怎么样?”
“啊?!”
听李道叫他再估一个价,林祥国愣了一下后,再一次把这块“砖头”
拿在了手里。
与前两次相比,这次再上手,林祥国小心谨慎了许多。
双手就如同捧着一块嫩的豆腐一样,担心一不小心就弄碎了。
“苏轼!
难道这是一方‘东坡古砚’?”
低声说了一句,林祥国又把砚台反转过来,看向砚底刻的两处款式。
只见他的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
红时如猪肝,白时如宣纸。
在红白转换中,他心底的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