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几人绕至县廨后院,推门进入档房。
屋内竹简堆积,分类有序。
韩姬迅找到本月赋税记录,翻至渭南乡卷宗,果然现一笔“助兵捐”
,列于正税之外,由县令私自增设。
陈砚抽出随身竹片匕,轻轻插在案头正中。
韩姬明白其意,当即提笔记录案由,末尾注明“胶西王亲临查实”
。
那匕静静立着,刃面无光,却让整个档房骤然安静下来。
走出县廨时,日头已偏西。
陈砚沿驿道缓行,不再言语。
章邯落后半步,目光扫过田野间劳作的身影,忽道:“你刚才为何不动怒?”
“动怒解决不了问题。”
陈砚道,“制度立了,有人便想钻空子。
关键不在罚一人,而在堵住漏洞。”
“所以你要改考功制?”
“旧法只看上缴数字。”
陈砚脚步不停,“现在还得看百姓愿不愿签字画押。
下一版章程,‘民评等第’要列进去,乡老联署才算合格。”
章邯默然片刻:“若地方官阳奉阴违呢?”
“那就让他们知道代价。”
陈砚语气平静,“今日那匕留在案上,三日内县令必自缚请罪。
若不至,便是藐视王命——削籍永不叙用。”
话音落下,前方村落炊烟袅袅升起。
几个孩童在田埂上奔跑,手中纸鸢迎风而起,墨笔写着歪斜却清晰的小字:“风调雨顺,新政万岁。”
韩姬望着那只飞得最高的风筝,手指无意识抚过药囊边缘。
她想起昨夜在工坊查验齿轮裂纹的情景,那时她只关心材料疲劳极限;而现在,她第一次意识到,那些图纸上的线条,竟能延伸到如此远的地方。
章邯忽然开口:“你说最厉害的兵器是百姓愿意动手……可他们怎么就知道该做什么?”
陈砚停下脚步,回望那一片正在翻整的田地。
“因为他们尝到了好处。”
他说,“也看清了规矩。
只要不失信于民,他们会自己找路。”
章邯盯着远处水车缓缓转动的轮叶,眼中闪过一丝动摇。
他征战多年,信奉的是铁阵与号令,可眼前这一切,既无旌旗招展,也无鼓角齐鸣,却分明有种更沉实的力量在生长。
队伍继续前行。
返程途中,陈砚在驿站歇脚,取出随身竹简,蘸墨写下数条新规要点。
韩姬站在檐下,望着驿卒更换马匹,准备将加急令送往九卿府邸。
章邯独自走到院中井台边,俯身打了一桶水。
水面晃动,映出他略显疲惫的脸。
他盯着那倒影看了许久,忽然低声问:“这些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没有人回答。
井水冰凉,他掬起一捧泼在脸上,水珠顺着铠甲缝隙滑落。
抬起头时,视线落在驿站外那条延伸向咸阳的官道上。
陈砚正收起竹简,将其交给等候的传令兵。
“明日早朝。”
他说,“监察重点第一条:严禁借军备之名扰民。
违者,即刻削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