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缓缓下沉的巨大金红色落日相映,蒸腾起薄薄的暖雾。
疲惫感混合着对收获的笃定,驱使着归意。林安——此刻的炎帝,没有召唤云气腾空御风,而是微微侧身,将手中那柄沉重却不失灵巧的石镰熟练地插在腰间的藤索束带上。他走到田垄边的一个硕大藤草背篓旁,那背篓形如倒扣的大瓮,内里已盛放了大半篓形态各异、或青翠或枯黄的药草茎叶。
他毫不犹豫地探手入篓,抓起一捧混杂着几片暗紫卷曲叶片、几粒褐色细小种实的药草,看也不看便塞入口中。粗粝的口感混合着难以言喻的苦涩、辛辣、一丝咸腥和一点奇异的回甘,在粗糙的齿舌间爆开。
他并未急着吞咽,他只是缓缓咀嚼,让那药性的刺激感与植物蕴含的原始生命能量在口腔中弥散、碰撞。齿间,那些寻常草籽竟隐有噼啪微响,如同微弱的电弧在跳跃,一丝不算庞大却异常精纯的暖流混合着某种清冽直冲头顶百会,随后又徐徐沉降,滋养着四肢百骸。
这便是“尝”的真意——非止为口腹辨识无毒,而是以身为媒介,以神念为引线,体察草木中蕴含的“理”与“力”,绘制其与人体周身经络、脏腑、乃至精神能量的共振图谱!
默默体味片刻,这捧药草的“图谱”已在识海深处刻下轮廓。他方将那粗糙的纤维咽下,感受着它们缓慢沉入腹中,融入那股浩荡的生命循环。随后,他俯身背上沉重的藤篓,微微调整肩带,顺着山势走向蜿蜒的巨石小径,一步一步,沉重地拾级而下,身影渐渐融入茂密古林投下的幽暗剪影中。
良久,他行至一处清溪流淌、开阔平坦的山崖转角。夕阳将天地染成一片辉煌的血色,溪水跳跃着碎金。
他心中一动,就地盘膝而坐。沉重藤篓置于身侧。伸手虚空一探,掌心微光一闪,多出一卷色泽暗黄、似由某种巨大树皮鞣制而成的古旧卷轴。卷轴沉重,徐徐展开时哗啦作响,上面绘满了形态奇诡的植物图案,旁边则是密密麻麻的远古象形符文记录的药效与禁忌。
神农氏的《本草古卷》!
林安目光凝重,落在其中一株描绘着七片锯齿叶子的植物图样旁。识海中,方才亲口尝下的那种植物图谱迅速与之比对。片刻,他伸出粗粝的手指,指尖凝聚一缕极其精纯温和的木属性元炁,在那象形文字旁,如同刻刀般细细勾勒了几个新的奇异符箓——那是在纠正后世传抄中出现的理解偏差,是在祛除古人基于表象的误读迷雾。
收起古卷,又是一抹微光闪过,一枚通体剔透、泛着青碧色泽的玉简出现在掌心。玉质温润,内里似有青烟流动。他毫不犹豫地将玉简贴上额头。刹那间,识海中仿佛掀起了绿色的风暴!
刚才品尝、行走、远观的一切——那片巨大古树的苍劲脉络与其散发的生生之气;那些奇异草木的药性与能量图谱;甚至身下古老山石承载的厚重地脉律动……所有的“经验”与全新的“领悟”,都化作最纯粹的信息流,被磅礴无比的神念灌注其中,犹如奔腾不息的绿色星河,在玉简的核心空间里凝练、烙印。
这不再是简单的《本草纲目》,而是正在被炎帝——或者说是此刻主导炎帝意识的林安——集毕生心力,借伏羲洞察“人族先天不足”之秘的契机,创制出的第一套理论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