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更新上传178章,发现传错卷了,又懒得向番茄申请调整。无奈之下,将这错章的内容修改,这作为番外篇一来说说关于月球的四种主流假说和月球如何突然进入地球所在的宇宙的。纯属交流闲扯和天马行空(此章节不算字数)。
在人类科技还未实现登月技术之前,最早流行的第一个科学假设是由达尔文的儿子提出的分裂说。该假说认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由于转速太快,将位于目前太平洋位置的一块陆地给甩飞了出去,而后慢慢形成了月球。这一假设流行了很多年。当后来通过角动量运算,早期地球的自转要达到约2.5小时自转一圈的速度,才有可能甩出这么大一块陆地。
若早期的地球真出现了这么快的自转速度,不要说形成月球了,地球自己早就赚散架了。我们到今天来看这个假说,自然会觉得有点儿戏,但要知道,这可是达尔文的儿子在1898年便提出来的大胆假设。而第二个被推上主流的假设是同源说。该假说认为,月球与地球是在太阳星云凝聚过程中同时出生的,两者在星云同一区域形成,然后月球是由地球形成后的残余物质组成的。
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美苏探测器将岳麓的物质注意是岳麓的物质带回地球研究后,以上两种假说便被彻底排除了可能性。一是对月麓物质研究后发现,地球与月球物质成分差异巨大,完全不符合同源说假设的地月系统形成之初的运动特征,再加上被带回来的岳麓岩石中,甚至有小部分岩石的物质年龄信息竟然超过了50亿年,这已经大于太阳系形成的时间。虽然这小部分岩石很有可能是属于外来的陨石,但根据实验的综合判定,月球的年龄很可能是比地球还要大的。
自此以后,第三个更离谱的主流假设捕获说便登上了历史舞台。该假设认为,月球本来是一颗行星,是后来被地球引力勾引拿捏,乖乖成为了守护地球的卫星。且因带回的岳麓岩石中出现了超。包括太阳系年龄的月岩也曾一度断定月球是来自太阳系外的天体。这个假设在学术界争吵了近10年。前面两个假设是没有物质证据,但现在有了物质证据,可剧情又显得非常离谱。
首先,无论月球是诞生于太阳系内还是从系外而来的,以当时界定的九大行星的引力大小,结合月球的质量,肯定是被木星率先勾引,其次是海王星或土星,怎么轮都轮不到地球,就算假设月球与地球是约定的真爱,那以月球的体量,就算被地球的引力勾引过来,那也是直接与地球撞个粉身碎骨,怎么可能来得及刹车?
然后乖乖地滑进地月轨道,被地球潮汐锁定呢?这一假设一直争吵到了1974年,才出现了第四个主流假设,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直在迭代推演的大碰撞分裂说。盖甲说认为,在太阳系演化的早期,形成了一个与火星差不多大小、大约是地球10%质量的天体,并以古希腊神话月亮女神塞勒涅之母忒伊亚为该假设天体的命名。
这颗推伊亚行星大约在45亿年前以每秒4000米的速度呈45°角撞向地球。地球与推伊亚碰撞之后的碎片在洛西极限之外慢慢凝聚成了月球。这一假设子提出之后,很快便得到众多科研人员的认可,因为在数学模型上和已知的月球物质数据上,之前很多的未解谜题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