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高丽国的将士,或许会更加熟悉这片山林,可他们在山林中的行军速度,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若是纯粹的冷兵器交锋,提前布置埋伏,然后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或许是可行,甚至是十分优秀的战术。
但大明明显已迈进了火器时代。
经零零发无数次改良后的火炮,威力着实惊人。
以前或许还会存在运输方面的压力。
可此次出征,为求速战速决,皇上特批下数十枚噬囊,以存放火器、粮草。
高丽或许不知道噬囊的存在,但绝对知道大明火炮的威力。
傅采林又是心思缜密之辈,必然不会将威力巨大的火炮漏算。
再加上如今的局势,蒙元对大明虎视眈眈。
任哪个眼睛不瞎的,都能明白大明在此刻发兵高丽,便是抱着速战速决,安定后方的想法。
而想要速战速决,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不计损耗。
不计损耗分两种。
一种是不计兵力上的损耗。
另外一种则是不计军备上的损耗。
不计兵力上的损耗不太现实,毕竟蒙元和大明在兵力上,大体是势均力敌的。
若是在高丽这边折损了过多的将士。
那么能够参与到正面战场作战的将士就会减少。
大明发兵高丽,本就是为了防止与蒙元交战时,后方出现不稳定因素,而分流兵力。
若是因攻打高丽,而折损过多的将士,岂非是舍本逐末?
所以,最可能的便是不计军北上的损耗。
最基本的体现,就在于火炮开路。
若是如此,无论高丽利用复杂的山林地貌,布置多少的伏兵,最终也只会出现一个结果——伏兵因为复杂的地形,很难逃出火炮的打击范围,最终全军覆没。
而高丽国,本就在兵力方面存在极大的劣势。
十几万良莠不齐的将士,已是举国之力,若是再出现不必要的损耗,只会加速高丽国的灭亡。
傅采林不是蠢人,必然明白这一点。
所以,乍一看此战高丽国的优势在于地利、人和,想要延缓落败的速度,就只能从这两方面入手。
可实际上,高丽的优势有且只有一点。
那就是领兵的人是傅采林。
而傅采林的优势,则在于本身宗师圆满的修为,以及奕剑术赋予的统筹全局的本领。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