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僵持中,国文教师夏宏伟先生恰巧进来,捻须对孙主任说:
“孙主任,学生有这份心,殊为难得。上次胡闹,此次确是正道。引导得当,于校风、于学生品格淬炼,未必不是好事。堵不如疏啊。”
最终,孙主任勉强同意,但严格限定了时间、地点,并派训导员全程监督。
“项目,批了!”
真正的考验在筹备和执行。
倡议发出,响应热烈。
同学们纷纷捐出旧书、杂志、文具、手工艺品。
李静珊带领女生赶制精美绢花、刺绣;屈克斌等男生做出精巧的木制武器模型。
林怀安捐出了原主充门面的精装小说,甚至忍痛贡献了那支随他穿越的金色记号笔,觉得让它在此发挥价值更有意义。
四月十七日午后,学校后门小巷变身“创意市集”。
旧课桌拼成摊位,铺着蓝布。物品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最醒目的是林怀安手书的巨大横幅——“烽火青春·义卖劳军”!
两旁贴着鼓舞人心的标语。
核心成员胸前别着“义卖员”标识,各司其职。
连起初板着脸的训导员也被气氛感染,默默帮忙维持秩序。
林怀安彻底抛下包袱,化身“金牌销售”,话术真诚又带现代技巧:
“同学,看看这本《射雕英雄传》,买书等于捐子弹,娱乐爱国两不误!”
“阿姨,这绢花多好看!纯手工,您的爱心就是前线的希望!”
他还搞起“促销”:
买就送手绘抗日口号书签;买满金额送女生手叠平安千纸鹤。
场面火爆“出圈”,吸引本校乃至外校师生、附近居民。
铜板、银元叮当入箱。
常少莲记账忙而不乱。
周大姜、吴双柳跑前跑后,找到了久违的价值感。
两小时义卖,筹集款项达几十块大洋!
所有参与者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
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也能通过正当行动,为国家做实实在在的贡献。
真正的高潮在次日。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