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沿海的风,终于褪去了连日来的腥咸与肃杀。
战后的沙滩上,残留着战船焚毁的焦痕与断裂的兵器,海浪一遍遍卷过,像是在无声地舔舐这片土地上的硝烟。
军营里却不复战前的紧绷,将士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是擦拭着心爱的兵器,或是晾晒着受潮的甲胄,脸上都带着难掩的疲惫,却又藏不住大胜后的雀跃。
几日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海战,至今想来仍让人心有余悸。
盗匪船队来势汹汹,凭借着熟悉洋流的优势,数次试图冲破防线登陆劫掠,是谢浩楠坐镇中军,以精准的战术调度分割敌船,又是陆峥身先士卒,率领精锐水师乘风破浪,直捣盗匪旗舰,才最终将这股盘踞沿海多年的顽疾彻底击溃。
此刻,夕阳正缓缓沉入海平面,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余晖洒在通州军营的旗帜上,“镇海军”
三个大字在风中猎猎作响,添了几分安稳祥和。
巡逻的士兵脚步轻快了许多,偶尔能听到营中传来几声爽朗的笑谈,连空气中弥漫的海风,似乎都多了几分清甜。
“报——捷报!
京城来的捷报!”
一声急促却充满喜悦的呼喊打破了营中的宁静,只见一名驿卒翻身下马,手里高举着一封染了朱红印记的文书,腰间的马铃还在叮当作响,人已快步冲向中军大帐。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在军营中传开,将士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簇拥着往中军大帐的方向望去,眼神里满是期待与焦灼。
中军大帐内,陆峥正与谢浩楠查看沿海布防图,案几上还摊着战后伤亡统计与物资损耗的清单。
连日来的鏖战让两人眼底都带着血丝,但精神依旧抖擞。
听到帐外的动静,谢浩楠抬眸一笑,放下手中的毛笔:“看来,宫里的消息比咱们预想的要快。”
陆峥颔,目光落在帐外越来越近的身影上,心中虽有期待,却依旧保持着沉稳。
不多时,驿卒掀帘而入,单膝跪地,双手高举捷报:“启禀两位将军,京城八百里加急,陛下龙颜大悦,特下旨嘉奖全军!”
谢浩楠示意亲兵接过捷报,展开细读,嘴角的笑意渐渐加深。
他侧身将捷报递给陆峥,声音里满是欣慰:“恭喜你,兄弟。”
陆峥接过捷报,目光落在那一行行朱批上,字迹遒劲有力,字里行间都透着皇帝的喜悦——“通州一战,剿匪有功,社稷安宁,实乃国之幸事。
陆峥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战功卓着,特封为通州总兵,即刻留驻通州,整饬防务,安抚百姓;谢浩楠运筹帷幄,调度有方,赏黄金百两,绸缎百匹,仍回苏州主持防务,勿负所托。”
看着“通州总兵”
四个字,陆峥的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
有建功立业的豪情,有不负所托的踏实,更有几分对未来的期许。
他微微握紧了捷报,指尖有些烫,抬眼看向谢浩楠,眼底满是真诚:“若非浩楠兄你制定的周密计划,又在后方稳住阵脚,我即便有勇,也难有此功。
这份荣耀,该有你一半。”
“你我兄弟,何分彼此。”
谢浩楠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轻松,“你镇守通州,守住这沿海门户,便是对朝廷最大的贡献。
我回苏州,也好安心筹备语儿的婚事。”
提及谢语,陆峥的眉眼瞬间柔和了许多。
战场上的铁血硬汉,此刻眼底竟泛起了温柔的笑意,仿佛已经看到了佳人披红戴花,十里红妆来嫁的模样。
“待我这边安顿妥当,便派人去苏州接她。”
当晚,谢浩楠特意让人备了一壶珍藏多年的女儿红,又吩咐炊事房做了几样精致的小菜,两人就在陆峥的营帐里对坐小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