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见过周大人,见过谢统领。”
周显连忙扶她起来:“老人家不必多礼,在这里住得还习惯吗?有没有缺什么?”
“习惯,习惯!”
老妇人笑得满脸皱纹,“有热饭吃,有暖被子盖,比以前好多了。
昨天谢统领还让人送了棉袄,我这把老骨头,总算能安稳过冬了。”
她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棚子,“您看,孩子们在里面读书呢,苏大人让人找了先生,教他们认字。”
周显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几个孩子坐在草棚里,手里拿着纸笔,跟着一位先生念着书。
他心里感慨,转头就看见苏文渊从另一间草棚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本册子,看见周显,连忙上前见礼:“周大人,您来了。”
“苏大人,”
周显回礼,目光落在他手里的册子上,“这是流民的名册?”
“是,”
苏文渊递过册子,“目前安置了一百二十八户流民,都登记在册,后续会根据他们的情况,安排他们去周边的村镇定居。”
他说着,又说起治水的事,“目前苏堤的施工现场也在推进,工匠们说,有谢统领在河堤这边把控,他们那边也更放心。
我们俩分工合作,争取开春前把治水的事办妥。”
周显翻着名册,听着苏文渊的话,连连点头:“你们俩联手治水,为江南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江南是朝廷的粮仓,这水患治好了,不仅百姓能安稳,朝廷也能安心。
你们的功劳,朝廷会记着。”
苏文渊连忙道:“这都是臣等该做的,多亏了周大人支持,还有谢统领连日操劳,才能有现在的进展。”
几人在安置点又待了半个时辰,查看了流民的饮食和住宿,直到日头偏西,才往谢家别院去。
谢家别院在苏州城的东隅,离工地不远。
马车刚到门口,周云溪就已经等在那里了。
她穿着一件藕荷色的棉裙,外面罩着件月白色的披风,头挽成简单的髻,只插了支珍珠簪子。
看见马车停下,她眼睛一亮,快步走上前。
“父亲!”
周云溪喊了一声,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周显刚下车,就被女儿拉住了胳膊,他看着女儿脸上的笑容,心里的牵挂瞬间落了地,伸手摸了摸她的头:“云溪,父亲来了。”
谢浩楠跟在后面,看着父女俩相见的模样,悄悄退到一旁,让小厮先把周显的行李搬进去。
周云溪拉着周显往里走,嘴里不停地问着:“父亲路上累不累?有没有冻着?我让人煮了热茶,您先喝一杯暖暖身子。”
“不累,”
周显笑着应着,目光扫过庭院,看见院里种着几株腊梅,正含苞待放,“这院子打理得不错,你费心了。”
“都是丫鬟们打理的,”
周云溪说着,又想起什么,“我知道父亲爱吃糖醋排骨和清蒸鲈鱼,下午就让厨房准备了,现在应该快好了。”
进了正厅,丫鬟们很快端上热茶和点心。
周显喝着热茶,暖意从喉咙传到四肢,看着坐在对面的女儿,又想起她小时候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
谢浩楠坐在一旁,偶尔插几句话,气氛温馨和睦。
晚饭设在正厅的偏室,桌上摆着满满一桌子菜。
糖醋排骨色泽红亮,散着甜香;清蒸鲈鱼雪白细嫩,上面撒着葱丝和姜丝;还有一盘炒青菜,翠绿爽口,是周云溪特意让人从后院摘的。
周云溪不停地给周显夹菜,碗里很快堆成了小山。
“父亲,您尝尝这个排骨,”
周云溪期待地看着他,“我让厨房按您以前教我的方法做的,看看味道对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