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谢玥收起软鞭,转身去扶货郎:“老伯,您没事吧?”
货郎颤巍巍地站起来,看着谢玥的眼神满是感激,他颤着手给谢玥作揖:“多谢姑娘救命之恩!
若不是你,我这担子里的东西就全没了。”
谢玥连忙扶住他:“老伯不必多礼,只是举手之劳。”
她看着货郎担子里散落的货品,又看了看老人通红的眼眶,心里泛起一阵酸楚,“您方才说,要寻孙子?”
货郎叹了口气,坐在货郎担旁的石阶上,声音带着哽咽:“是啊。
八年前,我那五岁的孙子在门口玩,被人贩子拐走了。
我和老婆子,儿子儿媳四处打听,也没找到消息。
后来老婆子急得病倒了,没多久就走了。
我只能挑着这货郎担,一边走街串巷卖东西,一边寻孙子。
这些年,从江南到中原,又从原路回来,可连个影子都没找着。”
说着,老人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一个孩童的模样,虽然线条简单,却能看出眉眼间的清秀:“这是我凭记忆画的,不知道他现在长什么样了,是不是还活着……”
谢玥看着那张画,又想起哥哥谢浩楠小时候被拐卖的经历。
当年哥哥被拐到中原,吃了那么多苦,若不是遇到好心人,恐怕早就没了性命。
她握住货郎的手,轻声道:“老伯,您别担心。
我大哥如今在苏州府衙当差,他最是体恤百姓,说不定能帮上您的忙。
我带您去找他。”
货郎眼睛一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
姑娘,多谢你,多谢你!”
谢玥让晚晴看着货郎担,自己扶着货郎,慢慢往苏州府衙走去。
一路上,货郎不停地说着自己孙子的小名、身上的胎记,生怕遗漏了什么细节,谢玥耐心地听着,时不时安慰他几句。
到了府衙门口,守卫见谢玥穿着讲究,又认得她是谢浩楠的妹妹,立刻放行。
谢玥扶着货郎走进府衙,穿过庭院,就见谢浩楠正坐在书房里,对着一堆卷宗皱眉。
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官袍,头用玉簪束起,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威严。
“大哥。”
谢玥轻声唤道。
谢浩楠抬头,见是妹妹,还有一个陌生的老人,连忙放下手中的笔:“玥儿?你怎么来了?这位是?”
谢玥把方才在巷子里的事说了一遍,又把货郎寻孙子的遭遇讲给谢浩楠听。
谢浩楠听完,看向货郎,眼神里满是同情。
他站起身,走到货郎面前,刚要开口询问细节,却突然顿住了。
眼前这老人的眉眼,总觉得有些眼熟。
他皱着眉,仔细打量着货郎,脑海里闪过一段模糊的记忆。
那是多年前的冬天,他被拐卖到中原王家村,在王老实家当牛做马,冬天里没有棉衣,手上冻得全是冻疮,又疼又痒,夜里常常睡不着觉。
有一天,一个挑着货郎担的老人路过王家村,见他可怜,悄悄塞给了他一盒冻疮膏,还递给了他一本泛黄的画册。
那画册上画着江南的烟雨、小桥、乌篷船,还有盛开的荷花。
就是那本画册,让他在寒冷的异乡,有了对江南的念想,也支撑着他熬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
“老伯,”
谢浩楠的声音有些颤抖,“您是不是去过中原的王家村?大概十年前的冬天,您是不是给过一个手上长冻疮的小男孩一盒冻疮膏,还有一本画着江南风光的画册?”
货郎愣了愣,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
他仔细打量着谢浩楠,看着他的眉眼,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激动地上前一步,抓住谢浩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