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那日在街头瞥见谢玥姑娘那利落的身手,苏墨这颗素来只围着笔墨打转的心,竟像是被石子儿投中的湖面,愣是荡开了好几圈儿涟漪。
彼时她一袭青布衣裙,三两下就把那抢了张嬷嬷钱袋子的小贼制得服服帖帖,末了还叉着腰叮嘱张嬷嬷“下次出门可得把东西看紧些”
,那股子飒爽劲儿,可比戏文里唱的那些娇滴滴的大家闺秀有意思多了。
打那以后,苏墨满脑子都是“侠义少女”
的影子,连抄诗时都能把“关关雎鸠”
写成“赳赳侠女”
,气得书童小厮捧着错字满篇的稿纸直叹气。
没办法,谁让苏墨活了十来年,见惯了深闺里描眉画鬓的姑娘,还是头回遇见这般能舞刀弄枪、还带着股江湖气的奇女子呢?苏墨琢磨着,总得知道她是谁、住在哪儿,不然这颗心总悬着,连饭都吃不香。
于是便托了好些朋友四处打听,茶馆里的掌柜、街上的巡捕、甚至连府里买菜的老妈子都被苏墨派去探消息。
折腾了足足三天,才从一个常去苏州采买的绸缎商那儿得知,这姑娘是苏州谢家的三小姐谢玥,跟着家人来京城送她兄长述职,眼下就住在永宁巷的谢家宅院。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苏墨差点把手里的端砚给摔了,连忙让小厮备上最好的宣纸和狼毫,挑了几自己平日里写的、沾着些江湖豪气的诗,仔仔细细手抄了一遍,又对着镜子把衣袍理了三遍,才揣着诗集往永宁巷去。
刚走到谢家门口,就听见院里传来“喝哈”
的喊声,伴随着拳脚破风的声响。
苏墨扒着门缝往里瞅,嘿,可不就是谢玥姑娘嘛!
她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短打,头用青布巾束在脑后,正对着一棵老槐树练拳脚呢。
只见她左腿一抬,膝盖都快顶到腰了,右手成拳直捣树干,震得槐树叶簌簌往下掉,那模样,活像话本里写的“女中豪杰”
。
苏墨正看得入神,不知怎的脚底下一滑,竟把门给推开了。
谢玥听见动静,立马收了招式,转过身来,看见是苏墨,眼睛瞪得溜圆,跟只受惊的小老虎似的:“苏公子?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苏墨赶紧把诗集往身后藏了藏,又理了理衣襟,学着戏文里的样子拱手行礼,可话到嘴边却有点结巴:“谢、谢姑娘,前几日在街头幸得你身手不凡,帮忙抓住窃贼,抢回钱袋。
今日特意来拜访致谢。”
说着,苏墨把藏在身后的诗集递了过去,手心都冒出了汗,“这是我手抄的几关于侠义的诗,想着姑娘或许会喜欢。”
谢玥接过诗集,翻了两页,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苏墨一看就慌了,心想着“完了完了,她要是不喜诗词,岂不是白费功夫”
。
谁知她看了一会儿,突然抬头冲我笑了笑,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苏公子的字真好看,跟绣娘绣出来的似的!
就是这些诗……我大多都看不懂,你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写的是江湖侠客吧?”
苏墨见她不排斥,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连忙点头:“姑娘说得对!
这诗写的就是江湖上的英雄好汉,我觉得姑娘你的身手,比诗里写的侠客还要厉害几分。
对了,不知姑娘师从何人?”
一说起习武,谢玥的眼睛立马亮了,拉着苏墨就往院子里的石凳上坐,叽叽喳喳地讲了起来:“我自小喜武,缠着家里护院学习。
自从大哥归家,就跟着我大哥学得!
我大哥可厉害了,他曾在雄州带队斩杀贼寇三千余,功勋卓着,还得圣上嘉奖呢。
他被我缠得没办法,就教了我一些拳脚。
你看,我给你比划两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