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下了头,声音支吾着,“周老师,我我不是不想在知微辅导中心学,我是我没办法”
周知微以为是孩子换了辅导中心,怕她不高兴,忙安抚,“没事。
只要你认真学,好好学,到哪里都是一样的。
老师不怪你。”
“可是可是”
刘同声音有些急,甚至都带着哭腔了,“可是我想读高中,我想像高中部的李天宇那样,当宇航员!”
“这很好啊。”
周知微有些奇怪,去启智上辅导课,跟他当宇航员有什么冲突吗?“有目标,就去努力实现它,像李天宇那样勤奋学习,为将来打好基础。”
听了周知微的鼓励,刘同知道她会错意了,心里更急了,“不是的,周老师,我去了启智,是因为我爸妈想要我去考中专”
“马主任马主任找我爸妈谈过话了,说只要我去启智上课,而且介绍几个同学过去,他就会给我考中专的推荐名额。”
“中专推荐名额?”
周知微心中的疑惑突然拨云见日了。
九十年代的中专是很吃香的。
国家包分配,算是端上了铁饭碗。
滨河这种小县城的初中学生,有来自郊区的,大多是县城普通工薪阶层的。
中专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跳龙门。
初中毕业,再读三年中专,十八九岁的年纪就能出来工作了。
这是最快捷,最经济的获得稳定工作的方式了。
但凡成绩好一点的,都会在初三时巴望着能得到一个考中专的名额。
但是这个推荐名额每年并不多。
而且要经过层层的选拔,先是由班主任向学校提交,学校审核后再由教育局提交。
这个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实在太强了。
因为这个制度的不透明性和主观性,带来了许多教育的不公平。
有时候,为了一个考中专的名额,家长和学生要投入很多精力和资源。
“可”
周知微心中有了一个疑问,她试探性的问刘同,“在启智上课的尖子生,并不都是二中的,马主任还能弄到其他学校的推荐名额吗?”
刘同点头,“我私底下问过同在一个辅导班的,一中还有三中的同学。
他们好像也是得到了这样的承诺,所以才去的启智。”
刘同的话,把周知微所有的疑问都解答出来了。
原来,启智是拿着中专推荐名额当诱饵,捆绑销售他们的辅导课。
看来启智辅导中心老板罗放国的身后,站着的是马国富,甚至比他更高级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