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榕华市乃至高桥省的政坛,市长、如今已是省委常委兼榕华市委书记的孙陆雨,向来以“稳健”
、“儒雅”
、“持重”
着称。
他是典型的文官模板,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善于协调,注重程序。
与搭档祁国栋那种时而雷霆万钧、为了目标和原则敢于拍桌子、甚至在某些场合不惜“疯”
般推进工作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人们私下议论,祁国栋是“开拓之矛”
,孙陆雨则是“守成之盾”
,相辅相成。
然而,再坚固的盾,也有被逼到极限,需要以其最尖锐的边缘,悍然反击的一天。
榕华市地铁11号线,是连接新城区、高新技术园区与老城核心区的一条关键动脉,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展意义重大。
项目规划早已获批,前期工作也已启动,但在关键的工程招标与实质性动工环节,却像是陷入了无形的泥沼,进度一拖再拖,迟迟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孙陆雨对此高度重视,多次过问,批示要求“加快进度”
、“限期解决”
。
负责该项目的,是市住建局副局长兼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马宝国。
此人资历老,关系盘根错节,做事惯常“磨洋工”
,讲究“水到渠成”
,实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缺乏担当和魄力。
每次向孙陆雨汇报,他总是言之凿凿,摆出一大堆客观困难:拆迁阻力、资金调度、技术论证、协调难度……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实质性的推进却微乎其微。
起初,孙陆雨还能保持耐心,召开协调会,帮助解决一些跨部门的难题。
但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重要的时间节点就要被错过,孙陆雨的眉头越锁越紧。
这天下午,孙陆雨再次召集专题会议,听取11号线最新进展汇报。
会议室里,马宝国依旧拿着那份厚厚的汇报材料,照本宣科,语调平稳,将困难一条条罗列,言语间将自己和指挥部办公室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仿佛进度缓慢全是外界因素造成,他们已然尽力。
孙陆雨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镜片后的目光越来越冷。
当马宝国再次提到一个此前会议上已经明确解决方案、本不该成为问题的技术细节,并试图以此作为拖延的借口时,孙陆雨终于爆了!
他猛地一拍桌子,“砰”
的一声巨响震得整个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难以置信地看向主位。
只见孙陆雨“嚯”
地站起身,平日里温文尔雅的脸上此刻布满了寒霜,眼神锐利如刀,直刺向马宝国。
他一把抓过马宝国面前的汇报材料,看都没看,直接重重地摔在桌上!
“马宝国!”
孙陆雨的声音因为极力压抑的愤怒而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你在这里跟我念了半个小时的经!
全是困难!
全是问题!
全是客观原因!
你是脑子进水了还是智商低啊!
?来!
我问你,你这个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是干什么吃的!
?是来这里给我当播音员念稿子的吗!
?”
马宝国被这突如其来的雷霆之怒吓懵了,脸瞬间变得煞白,张着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拆迁难?哪个项目拆迁不难!
?资金调度有问题?方案早就批了,为什么还不到位!
?技术细节?上次专家论证会结论很清楚,为什么还不执行!
?协调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