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仍在继续。
在北京的最后一晚,一场秋雨不期而至,洗刷了京城的尘埃,也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冽。
将行李逐一装入后备箱,祁国栋熟练地检查着车况,轮胎、油量、玻璃水——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即便是在休假中。
雨夜,整条街都被笼罩在湿漉漉的霓虹里。
在这片朦胧中,它与其说是一辆车,更像一座移动的黑色堡垒。
过五米二的修长车身被雨水冲刷得如同墨色琉璃,每一道棱线都透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密集的雨珠在它身上竟站不住脚,只能化作细密的水痕从昂立的车头向两侧快逃离。
最慑人的是那双穿透雨幕的灯带。
头灯组如钻石矩阵般次第点亮,而贯穿整个侧面的流水转向灯正泛着琥珀色的光芒,像熔岩般从前往后徐徐流动。
每个led光点都在湿滑的路面上投射出细碎的倒影,仿佛这头机械巨兽在用自己的方式呼吸。
它就那样静默地停在雨中,电动滑门无声开启的瞬间,白色的内饰映入眼帘,七彩的氛围灯光流泻而出,内部的六块大屏播放着流光溢彩的开机动画,如同彩虹般绚丽。
宽大的航空座椅散着强大的气场,似有几分龙椅之感,头枕上用细腻的针脚绣下云越简洁大方而不失优雅的标识,散着品牌的荣耀。
车内自带的香氛散着大海般的清新,吸引着人的嗅觉。
这不是交通工具,这是一个温馨的家,也是一个在雨夜中巡游的、拥有绝对领域的移动行宫。
车子驶出北京城区,汇入前往天津的高公路。
雨后的天空澄澈如洗,阳光洒在湿漉漉的路面上,反射着耀眼的光。
与之前穿行于山川原野不同,这段京津高,更像是在中国北方最繁华的城市群中穿梭,视野开阔,车流如织,路两旁是连绵的现代化厂房、物流园区和蓬勃展的城镇。
“爸爸,天津离北京真的很近啊!”
祁安看着导航屏幕上迅缩短的距离,兴奋地说。
“嗯,就像榕华的城区和清河新区那么近。”
祁国栋一边稳健地驾驶,一边回答,“所以常说‘京津同城’,两座大城市联动展,能爆出巨大的能量。”
即便是闲聊,他思维的触角依然会本能地延伸到城市展与区域协同的层面。
黄莉雅递给他一瓶水,笑道:“好了,祁书记,今天你的任务是当好司机和导游,不是做区域经济分析。”
祁国栋莞尔,接过水喝了一口:“遵命,夫人。”
车行迅,不到两小时,“天津界”
的指示牌便从窗外掠过。
一种微妙的变化开始显现:道路两旁建筑的风格似乎更加多样,广告牌上的文字也带上了某种独特的市井气息。
按照计划,他们直接驱车前往天津的中心——海河沿岸。
找好停车场,一家人漫步走上解放桥。
钢铁桁架结构的桥梁宏伟而充满工业感,桥下是缓缓流淌的海河水。
站在桥上眺望,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一侧是充满异国情调的欧式建筑群,高大的石柱、拱窗、穹顶,记录着这座城市过往的岁月;另一侧,则是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摩天大楼,高耸入云的“津塔”
等建筑勾勒出崭新的天际线。
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这海河之畔奇妙地交融。
“妈妈,那些房子好像外国电影里的!”
祁安指着对岸的欧式建筑群问道。
“那是天津很有特色的地方,以前有很多国家在这里设了租界,留下了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
黄莉雅耐心解释着,语气平和,既陈述历史,也引导孩子客观看待。
他们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