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允许后,小心翼翼地在茶农指导下体验了一把,小脸被灶火映得通红。
小云舒则在铺开的野餐垫上爬来爬去,抓着几片落下的茶叶,好奇地嗅着。
午后,他们漫步在灵隐寺的幽静小径。
古木参天,梵音袅袅。
祁国栋没有许什么宏愿,只是静静地感受着这份然物外的宁静。
在飞来峰的石刻前,他指着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像,给祁安讲述背后的佛教故事,文化的传承在父子间的低语中悄然流淌。
旅行中,自然也少不了市井的烟火气。
傍晚,他们钻进河坊街熙熙攘攘的人流。
祁安对吹糖人、画糖画的手艺人挪不开步,黄莉雅则对各种精致的江南点心爱不释手。
祁国栋抱着女儿,跟在妻儿身后,看着他们雀跃的背影,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他买定胜糕、葱包桧,和寻常父亲一样,喂到儿子嘴里,问他好不好吃。
在一家老字号面馆,一家人挤在狭小的桌子前,吃着热气腾腾的片儿川。
没有山珍海味,但这寻常的面条,却因为身边人和此刻放松的心境,显得格外美味。
夜晚,回到酒店。
孩子们睡下后,祁国栋和黄莉雅坐在庭院里,泡上一壶龙井,仰头便是杭城清澈的星空。
“好久没看你这么放松了。”
黄莉雅轻声说。
祁国栋握住她的手,点了点头:“是啊,看看这西湖,这杭州城,千年的底蕴,治理和展并重,文化与经济齐飞,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榕华借鉴啊。”
即便是休假,他思考的脉络依然会不自觉地和城市展联系起来,只是此刻少了几分焦灼,多了几分从容的借鉴。
“你呀,真是职业病。”
黄莉雅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语气却满是理解与支持。
夜色渐深,庭院中的茶香与桂花香幽幽交融。
祁国栋听着妻子的话,不由失笑,摇了摇头,将杯中清冽的龙井一饮而尽,那萦绕于心的政务思绪暂且被压下,只余满目星光与掌心的温暖。
“好,不想了,这几天只陪你们。”
他承诺道,声音在静谧的夜里格外低沉温柔。
翌日,他们启程离开杭州,目的地是此次旅行的下一站——上海。
高飞驰,窗外的景致从西湖的婉约逐渐过渡到愈密集的现代化楼宇和纵横交错的高架桥。
一种不同于杭州的、更加急促而磅礴的城市脉搏,似乎透过车窗隐隐传来。
进入上海市区前,在一个综合休息站,祁国栋将车稳稳停下。
“莉雅,通行证和相关的身份文件,都准备好了吧?”
他转头看向妻子,语气平常,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
黄莉雅从随身的手提包里拿出一个透明的文件袋,里面整齐地放着几份盖有鲜红印章的特殊通行文件、一家人的身份证件以及祁国栋那份低调却至关重要的红色工作证。
“都在这儿了,出前核对过三次。”
她轻轻拍了拍文件袋,给予一个安心的眼神。
这些通行证,并非普通游客所需,而是基于祁国栋的身份和此次非公务行程的性质,由相关部门按程序特批的,旨在确保行程顺畅的同时,也做好必要的安保报备。
这薄薄的几张纸,是便利,也象征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规矩。
车子随着车流缓缓接近入沪的主要通道检查站。
虽非节假日,但检查站前依旧排起了不短的队伍。
身着反光背心的交警和安检人员有序地引导车辆,查验证件。
轮到他们时,祁国栋降下车窗,将那一叠文件递了出去。
年轻的执勤民警接过,目光在文件上快扫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