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榕华市“一城两站”
格局的成熟运营,以及城市经济体量的持续攀升和区域辐射能力的进一步增强,现有的铁路枢纽运能再次面临考验。
尤其是城市西部广袤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大学城以及生态旅游区,与两大火车站之间的通勤效率,已成为制约西部展的一个潜在瓶颈。
在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研讨会上,关于建设第三座大型客运枢纽——榕华西站的设想,被正式提上议程。
祁国栋指着城市规划沙盘上西部那片快崛起的热土,语气坚定:“交通先行,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西部片区是我们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也是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现有的南站和东站,对西部片区的覆盖和服务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建设西站,是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关键落子,是推动西部大开、实现城市均衡展的必然要求。”
孙陆雨市长牵头组织了详尽的可行性研究。
论证报告指出:西站的建设,将有效分流南站和东站的部分客流,特别是承担起通往中西部省份高铁干线的主要任务,并能无缝衔接规划中的市域铁路西线,形成覆盖更广、效率更高的轨道交通网络。
经过多轮科学论证和激烈讨论,市委常委会最终一致通过:启动榕华西站建设,并将其定位为以高铁客运为主,集城市轨道交通、长途汽车、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同时是展示榕华西部城市形象的重要门户。
选址,定在了城市西部新区的核心地带,毗邻高新区和大学城,背靠生态绿地,地理位置优越。
西站的设计面向全球招标,最终中选方案寓意“西山叠翠、科技之眼”
,造型流畅而充满未来感。
巨大的弧形屋顶如同舒展的叶片,又似睿智的眼睛,凝视着远方。
建筑内部空间开阔明亮,大量采用智能导光系统,节能环保。
站场规模宏大,设计标准之高,足以满足未来五十年的展需求。
建设过程,是一场新的攻坚战。
西站地块涉及部分丘陵和湿地,地质条件复杂。
建设者们创新工艺,克服了软基处理、高边坡支护等难题,确保了站房的稳固。
同时,西站的建设更加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大量保留了场地内的原生树木,并将其融入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中,打造了一个“站在林中,林在站中”
的生态枢纽。
更重要的是,西站从设计之初就深度植入了“智慧枢纽”
的理念。
引入了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旅客从进站、候车、检票到出站的全流程智能化服务。
智能机器人导引、无感支付、行李智能托运、人脸识别进站等成为标配,为旅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
祁国栋和孙陆雨多次深入西站建设工地视察。
站在初具雏形的宏大站房里,祁国栋对施工负责人说:“西站不仅要建得快,更要建得好,建得智能,建得绿色。
要让它成为榕华市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又一张靓丽名片,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百年工程。”
在雪花纷飞的冬日,榕华西站正式建成通车。
通车仪式简洁而隆重。
流线型的站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站前广场绿草如茵,鲜花怒放。
无数市民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尤其是西部片区的居民和在高新区工作的年轻人,脸上洋溢着自内心的喜悦。
祁国栋在致辞中庄严宣布:“榕华西站,今天正式开通运营!
这意味着,榕华市‘一主两辅’的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