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已是深秋。
榕华市的街道被金黄的银杏叶装点得格外诗意。
祁国栋本人几乎从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常年忙碌的工作早已让他模糊了这些个人化的日期。
秘书小陈虽然知道,但也深知书记的脾气,从不敢张罗,至多是在当天早晨提醒一句“书记,今天是您生日,夫人刚来电话让您晚上务必回家吃饭。”
今年这个生日,似乎与往常并无不同。
祁国栋照例一大清早就赶到办公室,批阅文件、听取汇报、安排调研,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他甚至没注意到早晨小陈那句比往年更欲言又止的祝福。
上午十点左右,他正在与孙陆雨商讨一个民生项目的细节,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祁国栋头也没抬。
进来的是市委办公室的一位副主任,神色有些激动又有些小心翼翼:“祁书记,孙市长,楼下…楼下来了些群众,说是…说是想给祁书记送个生日祝福。”
“群众?生日?”
祁国栋一愣,这才恍然想起今天似乎是自己的生日。
他微微蹙眉,第一反应是是否有人组织:“怎么回事?不能打扰群众,更不能搞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
副主任连忙解释:“书记,问过了,完全是群众自的!
就是以前您帮助过的那些棚户区改造的居民代表、还有几位老城区的街坊,人不多,就十来个,说什么都要见您一面,就送个东西说句话就走,拦都拦不住…”
祁国栋和孙陆雨对视一眼,孙陆雨笑了笑:“老祁,民心不可违啊。
既然是大家自的心意,你就下去见见吧,别寒了老百姓的心。”
祁国栋沉吟片刻,放下笔:“好,我下去看看。”
当他走到市委大楼门口时,看到的景象让他瞬间停住了脚步。
并非他想象的热闹场面,只有十几位衣着朴素的群众安静地站在那里,有白苍苍的老人,有面带沧桑的中年人,还有一两个看起来是社区干部模样的年轻人。
他们手里并没有鲜花和横幅,只有一面卷起来的锦旗,和一个看起来十分朴实、甚至有些土气的大蛋糕盒。
领头的一位老人,祁国栋认得,是去年棚改项目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之一,东风巷的老住户赵大爷。
当时赵大爷对政策不理解,抵触情绪极大,是祁国栋三次上门,坐在他家门槛上,掰开了揉碎了讲政策、听诉求,最终帮他解决了实际困难,顺利签了协议,住进了新房。
赵大爷看到祁国栋,激动地走上前,声音有些颤抖:“祁书记!
冒昧来打扰您工作了!
我们这些老街坊,没别的意思,今天就您生日,我们大伙儿凑份子做了个蛋糕,还有这面旗子,您一定得收下!”
他展开那面锦旗,红底黄字,上面写着:“心系百姓办实事人民公仆暖民心”
。
落款是“东风巷全体搬迁居民敬赠”
。
“祁书记,谢谢您啊!”
另一位大妈抢着说,“要不是您,我们现在还住在那个漏风漏雨的破房子里呢!
现在的新房子,又亮堂又暖和,我们心里都记着您的好!”
“是啊祁书记,您可是为我们老百姓干了实事的!”
“生日快乐祁书记!
您可要保重身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语朴实,甚至有些凌乱,但那份真挚的情感却沉甸甸的,扑面而来。
祁国栋看着那一张张真诚而略带拘谨的脸庞,听着那一声声最朴素的祝福,这位在官场上向来以冷静坚毅着称的市委书记,眼眶瞬间湿润了。
他快步走下台阶,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