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市委大楼的灯光次第熄灭,唯有三楼东侧市委书记办公室的窗子,依旧透出温暖而明亮的光晕。
祁国栋揉了揉有些涩的双眼,面前是厚厚一沓待批阅的文件。
墙上的时钟指针已悄然滑过九点。
白天忙于调研和会议,很多需要静心思考决策的工作,只能留到夜晚。
“咚咚咚”
,几声克制而熟悉的敲门声响起。
“请进。”
祁国栋头也没抬,以为是秘书小陈。
门开了,带来一丝走廊的凉气。
进来的却是副市长孙陆雨,他手里提着两个白色的快餐盒,脸上带着几分戏谑的笑意。
“我就猜到你还没走。
嫂子刚给我信息,说家里给你留了汤,但估计你又得熬夜,让我‘监督’你吃点东西。”
孙陆雨晃了晃手里的盒子,“食堂大师傅下班前包的馄饨,趁热吃两口?”
祁国栋这才抬起头,脸上露出真正的笑容,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还是莉雅想得周到,也辛苦你跑一趟。
正好,有个关于新区规划的问题,我正想找你聊聊。”
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孙陆雨熟练地坐下,打开餐盒,热气腾腾的馄饨香气瞬间弥漫在满是书卷和文件味道的办公室里。
他把其中一盒推到祁国栋面前,自己则很自然地拿起另一盒先吃了起来,丝毫没把自己当外人。
“先吃,吃完再谈工作。
胃搞坏了,嫂子可得找我算账。”
孙陆雨吹着气,咬了一口馄饨,“嗯,味道还行,老味道。”
祁国栋无奈地摇摇头,心里却是一暖。
这种毫不拘礼的相处方式,在他们之间已持续了十几年。
当年两人还是同学时,就常常这样一起学习,一起吃泡面,一起工作时,讨论工作,畅谈理想。
岁月流转,职位升迁,这份在并肩奋斗中沉淀下来的情谊,却愈醇厚。
他们不仅是默契的工作搭档,更是彼此最信任的兄弟。
在很多重大决策上,祁国栋敢于放手让孙陆雨去干,因为深知他的能力和人品;而孙陆雨也总是能准确把握祁国栋的思路,执行起来不遗余力,并在必要时提出中肯甚至尖锐的意见。
吃着简单的夜宵,两人的话题从馄饨的味道,很自然地转到了工作。
“今天下午老旧小区改造的协调会,我看住建局和老城区那边的意见还是不太统一。”
孙陆雨边吃边说。
“是啊,利益盘根错节,都想为自己部门或辖区多争取一些。”
祁国栋放下勺子,面色凝重,“但老百姓等不起。
陆雨,这个难题你得牵头再去啃,拿出一个更细致的、能平衡各方又真正惠及百姓的方案来。
有什么硬骨头,我来扛。”
孙陆雨郑重地点点头:“明白。
我明天就带队再下去摸一遍情况。
放心,这事我一定办好。”
无需过多言语,责任与担当已在眼神交汇中明确。
吃完馄饨,孙陆雨并没有立刻离开。
他拿起祁国栋的茶杯,去饮水机旁续了热水,放在他手边,然后拿起另一份关于招商引资的文件看了起来。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剩下纸张翻动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这种沉默的陪伴,是一种无声的支持和理解。
他们都知道,身处这个位置,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孤独,能有一个人完全理解你的处境,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陪着你,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
期间,祁国栋接到一个省里的电话,语气严肃地交谈了许久。
挂断电话后,他眉头紧锁,轻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