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着残雪在玉米地边缘打转,田埂上的积雪被踩得结了冰,走起来咯吱作响。
就在社员们埋头清理积雪、扶秸秆的时候,远处的村道上突然出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陈老五的老伴李婶拎着一个印着碎花的保温桶,赵二婶的邻居王婶背着竹筐,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玉米地方向走,竹筐上还冒着淡淡的热气。
“慢点走,雪天路滑,别摔着!”
李婶一边走,一边叮嘱身边的王婶,手里的保温桶紧紧攥着,生怕里面的热水洒出来。
王婶点点头,掀开竹筐一角,里面装着刚烤好的红薯,外皮焦黑,还冒着热气,香味顺着风飘了出来,在寒冷的空气里格外诱人。
两人走到田埂边,看着地里忙碌的社员们,李婶忍不住喊了一声:“大伙歇会儿!
喝口热水,吃个热红薯暖暖身子!”
她的声音不算大,却像一股暖流,瞬间穿透了寒风,传到了每个社员耳朵里。
正在扶秸秆的陈老五听到声音,直起腰来,看到老伴的身影,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你咋来了?天这么冷,在家待着多好。”
“在家待着能放心吗?”
李婶走到陈老五身边,打开保温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她舀出一碗热水递过去,“你这老骨头,冻了大半天,再不多喝点热水,小心冻出毛病。”
陈老五接过热水,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一直流到肚子里,冻得僵的身子瞬间舒服了不少。
王婶也放下竹筐,拿出里面的烤红薯,分给围过来的社员:“刚从灶膛里掏出来的,还热乎着呢,大伙赶紧吃一个,垫垫肚子。
这红薯甜,能抗饿,吃了浑身都暖和。”
她一边说,一边把红薯递到年轻社员小林手里,“小林,你年轻力壮,干活最卖力,多吃一个。”
小林接过红薯,烫得赶紧左右手倒了倒,剥开焦黑的外皮,金黄的薯肉露了出来,还冒着热气。
他咬了一口,甜丝丝的暖意瞬间充满口腔,连带着冻得麻的嘴唇都有了知觉:“王婶,您这红薯也太好吃了!
比城里卖的烤红薯还甜!”
“好吃就多吃点!”
王婶笑着说,又把红薯递给旁边的赵二婶,“二婶,你带着大伙收玉米穗,也累坏了,赶紧吃个热乎的。”
很快,田埂边就围了一圈社员,大家手里捧着热水碗,嘴里吃着烤红薯,脸上的疲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暖意。
三秒接过李婶递来的热水,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一阵感动:“婶子,真是麻烦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特意跑一趟。”
“麻烦啥!”
李婶摆了摆手,“你们在地里救灾,为的是合作社的庄稼,也是为了咱们大伙的好日子。
我们在家也帮不上啥大忙,烧点热水、烤点红薯,让你们能暖暖身子,也是尽一份力。”
话音刚落,远处又传来了孩子们的笑声。
只见乐乐——老王的孙子,带着村里四五个孩子,手里抱着一捆竹竿,蹦蹦跳跳地往玉米地跑。
孩子们的小脸冻得通红,像熟透的苹果,帽子上还沾着雪粒子,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嘴里还喊着:“叔叔伯伯,我们来帮忙啦!”
乐乐今年八岁,平时最喜欢跟着爷爷去地里玩,听说玉米地受灾,非要跟着来帮忙。
他跑到老王身边,把怀里的竹竿递过去:“爷爷,我跟小伙伴们帮你们扛竹竿来了!
这些竹竿都是我从家里院子里找的,结实着呢!”
老王接过竹竿,摸了摸乐乐的头,眼里满是欣慰:“好孩子,冻坏了吧?快到田埂边歇会儿,喝点热水。”
“不冷!
我还能帮忙捡玉米呢!”
乐乐说着,就拉着小伙伴们
